可既然四皇子他们已经查到了三皇子身上,安妃他们没办法, 只能利用皇帝的心软, 让三皇子来到皇后这里, 然后再悄悄地把三皇子送出宫,送到南方曾家那边去。

  一个与三皇子体貌相似的死士,换上了三皇子的衣服,留在皇后的寝宫里。

  与此同时, 三皇子已经被秘密地送出了宫。

  安妃也乔装打扮成了一个小太监, 和他一道跑了。

  当有人发现牢中的人不是三皇子的时候,三皇子和安妃已经逃离了京城。

  皇帝震惊之下,立即令人抓捕他们。可一旦人出了城,抓起来便如同大海捞针,并没有那么容易。

  皇帝立刻意识到,自己被皇后给骗了。

  他怒不可遏地来到坤仪宫想找皇后算账, 却发现皇后已经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看着皇后的尸体,皇帝如同被人扼住了喉咙一般,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发出痛苦的叫声。

  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可双腿却不听使唤,愣在原地动弹不得。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转身跑了出去,扶着汉白玉栏杆干呕起来。

  朱氏死后,因为皇帝已经下旨废后的缘故,并没有像太后薨逝时那般风光大葬。

  但皇帝也没有做绝,当真把朱氏丢到乱坟岗里去。

  他让人把朱氏,葬在了妃陵的一个角落里,也算是给她一个安身之所了。

  因为三皇子逃走这件事情,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软,已经造成了太多难以挽回的后果。

  他终于下定决定,采纳四皇子和九皇子等人的建议,严查三皇子余党,将涉案官员或斩首、或贬官。

  在此同时,还将许多闲职合并或者削减,减少国家的用人成本。

  虽然这样做,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不过好在兵部早有预见,已经派出了一批京军,在几个贪污的重灾区维稳。

  容漾身为兵部郎中,也带兵去了潞安府。

  容漾走的时候,特意嘱咐令仪,说最近乃是多事之秋,让令仪母子几个暂时回到宁国公府居住,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所以令仪要见裴清殊,还是以宁国公府的名义下的帖子。

  姐弟俩曾经有过约定,如果是要紧事的话,令仪就会在帖子上画上一个只有他们两个能懂的标记。

  裴清殊一看到那标记,便立马赶往宁国公府。

  令仪一见裴清殊,就有几分慌张地说:“你可算是来了,我有要紧事要告诉你!”

  “发生什么事了?”令仪的性子虽然风风火火的,但这样着急的样子并不多见。

  “今天昌仪同我说,原来三皇兄贪污所得来的钱,都送去了曾家!可这笔钱并没有送到昌仪的手上!”

  这件事情,裴清殊和公孙明他们早就猜到了,所以听到之后并不奇怪。

  “皇姐的意思是?”

  令仪不无担忧地说:“这样看来,三皇兄现在很有可能就是逃去曾家了啊!我担心,曾家手握十万兵马,会不会…谋反?”

  裴清殊没想到,令仪这个看起来再单纯不过的女子,竟然也能想到这一层。

  “皇姐果然不愧是公主,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嘛。”

  令仪着急地说:“你就别说这些没用的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叫上三皇姐,我们一起进宫面见父皇。”

  以往裴清殊只是心怀猜测,却没有证据。现在有三公主这个直接的证人在,皇帝就是不信也得信了。

  令仪却没有动:“昌仪今天也是跟我诉苦的时候说漏嘴了,才会告诉我的。曾家可是她的夫家,三皇兄还是她的嫡亲哥哥,她能愿意把她所知道的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父皇么?”

  “当时三皇兄和安妃逃跑的时候,应该也叫了三皇姐一起,可她并没有逃走,就说明在她的心里,京城才是她真正的家。”

  令仪一想也是:“那个曾俊那么对她,昌仪没有回去就对了!走,咱们这就去找父皇!”

  乾元殿里,三公主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包括曾俊殴打她和孩子、宠妾灭妻、收取三皇子大笔银两的事情,全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因为皇后自尽之故,三公主至今仍然十分悲痛,说起悲惨处时忍不住痛哭失声。

  但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之下,裴清殊等人还是听明白了她的话。

  令仪是女子,不便议论政事,裴清殊便出面说道:“父皇,曾家乃是武将世家,手握十万精兵不说,还得了三皇兄的上百万两银子…他们所图谋的,恐怕不简单啊!”

  皇帝面色铁青地说:“这个逆子,难道还想造反不成?!”

  “三皇兄都已经逃离了京城,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还望父皇尽早做好准备。”

  皇帝点点头道:“殊儿,你说的有道理。朕这就传英国公他们进宫商议对策。”

  临走之前,皇帝把三公主叫住了:“昌仪,现在外头太乱,你们娘儿几个自己住着怕是不安全。你就别回去了,等会儿朕让人把云儿和涵儿接进宫来。”

  要是搁在以前,三公主肯定会天真地以为皇帝这样做是因为爱护她。

  可是现在,三公主一下子就明白过来皇帝这么做的用意,跪倒在皇帝面前苦苦哀求道:“父皇,不管驸马做错了什么,孩子都是无辜的啊!还请父皇不要因为三皇兄和曾家的过错,惩罚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皇帝好声好气地说:“昌仪,你放心,云儿是朕的外孙女,朕怎么会舍得伤害她呢?快点起来吧,先去琼华宫等着,朕让淑贵妃给你把慧曜楼收拾出来。”

  三公主听了,这才满腹心事地走了。

  裴清殊相信,三公主自己也清楚,她大义灭亲,检举三皇子和曾俊,顶多也只能保住她自己的女儿曾云而已。

  至于那个养在她膝下的庶子,八成是活不成了。

  十日之后,裴清殊等人的猜测成为了事实。

  曾家果然出兵,以“清君侧”为由挥兵北上。

  曾家兵强马壮,除了自身的十万大军之外,还有这些年来偷偷训练的私兵,约有五万人马。

  因为身处大齐的最南端,不用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曾家几乎动用了他们的全部兵力。

  十几万人马一齐发动,又有三皇子这个“嫡子”作为他们名义上的大将军王,曾家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南方六城。

  消息传到京城之后,众人皆惊。

  虽说北夏时常骚扰大齐边境,可在大齐的领土上,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乱了。

  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心惶惶,生怕曾家军会打到京城来。

  曾家谋反,朝廷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因为提前受到了三公主和裴清殊等人的提醒,皇帝已经命英国公等人提前做了战前准备,务必戍卫好京畿的安全。

  镇守在大齐西北的慕老将军,也已经率领八万军马,前去平叛。

  皇帝打算再从京中派出一名武将,率领五万河北驻军前去支援。

  思来想去之后,皇帝决定还是用大皇子为主帅,率军出征。

  虽然大皇子的母妃敬妃已经被废,但以皇帝对大皇子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会借着国难图谋不轨之人。

  更何况他和三皇子有过节,就算谁被三皇子策反,大皇子都不会。

  大皇子一听说自己可以率兵出征,去征讨老三,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当场就向皇帝发誓,一定要亲手把三皇子给捉回来。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皇帝沉声说道:“清德,这个任务,朕就交给你了。”

  大皇子心中咯噔一声,突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本想着皇帝心慈手软,肯定是要让他把三皇子活捉回京的。

  可现在皇帝这么说…意思就是带三皇子的尸体回来,也没有关系了。

  大皇子心中一寒,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京城。

  和他一道出京的,还有七皇子和赵虎。

  七皇子的武功本来就很不错,算是皇子之中除了大皇子之外骑射最好的。

  不过七皇子平日里性子比较懒散,不像大皇子那样爱出风头,所以很多人都忽略掉了他骑射俱佳的事实。

  这回大皇子出征平乱之前,七皇子在和四皇子、裴清殊他们商量了一下之后,就找到皇帝,请旨随军。

  以四皇子和裴清殊的观点来看,这一仗虽然不太好打,但曾家必败无疑。

  四皇子是觉得三皇子贪赃枉法,敢在科举一事上做手脚,名声早已经臭了。曾家造反,可以说是师出无名。且南疆距离京城十分遥远,曾家军就算再勇猛,也迟早会感到疲倦。

  裴清殊则是觉得,虽然历史的轨迹已经和前一世发生了许多改变,但还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为了确保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裴清殊还特意来到公孙府,请公孙先生替自己算了一卦。

  比起去年最凶险的时候,公孙越现在的身体已经好多了。只是不能出门见风,必须留在府里静养。

  虽然对他来说,算卦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但公孙越知道,就算裴清殊不问,皇帝也迟早会来找自己,于是便答应下来,测算了一卦。

  得到公孙先生的答案之后,裴清殊便放心让七皇子出征了。

  对于政绩平平的七皇子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第165章 身孕

  至于裴清殊自己,原本这回他也想随军出征, 和七皇子一起出去长长见识的。

  可皇帝坚决不同意, 怕战场上刀剑无眼, 裴清殊会出事。

  尽管皇帝现在最心疼的是他的小儿子, 但裴清殊在他心里也十分重要,他是不会轻易派裴清殊去前线冒险的。

  裴清殊原本还想再和皇帝抗争一下,可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成亲一年多以后,宋氏终于怀上了身孕。

  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裴清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宋氏告诉他的时候,都差点哭了, 拼命忍着才没掉下泪来:“孩子还小呢, 才一个多月。本想着让钟太医帮忙调养一下身子, 没想到他告诉我说,我已经有了一个月的身孕…”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一想到宋氏腹中已经有了他们俩的孩子,裴清殊心中便激动不已。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 热血沸腾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殿下先别激动, 孩子没满三个月,还不能告诉旁人呢。这事儿现在就只有钟太医和殿下知道,殿下可不要说漏嘴了。”

  裴清殊点点头道:“你放心,我一定忍着不说。”

  宋氏迟疑地问道:“那…殿下还要随军出征么?”

  裴清殊知道,宋氏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坚持要走的话,宋氏肯定不会拦着他。

  但宋氏好不容易才怀上孩子, 现在肯定是最需要他陪伴的时候。裴清殊有些不放心,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将宋氏独自留在京城。

  “不去了,我留在京里守着你和孩子。”

  宋氏听了之后,不禁喜极而泣。

  她太过激动,拉着裴清殊说了好多好多的话。最终终于抵抗不住困意,在裴清殊怀里睡着了。

  裴清殊看到,即使是在梦乡里,宋氏的嘴角,还是挂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这个孩子,他真的已经期待了太久,久到裴清殊自己都怀疑过,他还会不会来。

  裴清殊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到了宋氏仍旧平坦的小腹上。

  虽然他为了不给宋氏压力,不曾说出来,但裴清殊真心希望这一胎能是个男孩。这样不管是他还是宋氏,就都能松一口气了。

  现在成年的皇子里头,除了三皇子和十一皇子之外,就只有裴清殊还没有儿子。子嗣最多的二皇子,甚至已经有了五个儿子。

  他也不能差的太远了。

  但是生男生女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们所能够决定的。裴清殊只能告诉自己放平心态,静待老天爷的安排。

  在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的女子来说,都是想要生男孩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三公主刚出嫁那会儿也是那么想的,可是现在,她感到无比的庆幸,自己生的是个女儿。

  不然的话,她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像对待曾涵一样,利用她的儿子威胁曾家人退兵。

  在曾家起兵后没多久,曾涵就被人抓走,关进了天牢。

  三公主求过,哭过,可是都没有用。

  稚子无辜,但谁让他没有投好胎,生为逆贼的儿子呢?

  三公主虽然有些难过,但也没有办法。

  她多么希望曾俊能够看在父子情分上,放弃谋反。

  可曾俊甚至没有为了自己的这个庶长子,露出过半分的犹豫,仍旧坚持带兵北上。

  父子亲情,在权势和利益面前,显得一文不值。

  …

  转眼间,曾家起兵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前方的战况每日如同雪花般传向京城,有喜有忧,但总体来说形势还不错。

  曾家虽然暂时占领了南方的八座城池,但已经被慕老将军的西北大军阻挡在了四川之北。

  四川是朱家的祖宅所在之处。在朱太傅进京之前,朱家已经在四川发展了许多年,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

  再加上朱家的两个少爷提前跑了回来的缘故,许多当地的老百姓都被朱家给忽悠了。

  在朱家人口中,舞弊案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三皇子是因为夺嫡之争,被他的兄弟们给陷害的。朱家被无辜牵连,满门抄斩。

  所以曾家起兵,是仗义相助,为的是拨乱反正,为三皇子和朱家讨一个公道,而不是谋反。

  可谎言就是谎言,终究有被戳破的一天。

  现在三皇子驻扎的龙安府内,已经渐渐传起了风声,说三皇子的确是因为贪污被抓,才逃到南方来了的。

  三皇子听说之后暴跳如雷,立即抓了几个在背后议论他的人,当街斩首示众。

  可他越暴躁,越显得他心虚。

  现在三皇子一闭上眼,就能听到旁人在他身后窃窃私语的声音。

  再加上曾家军被慕家军阻挡,北上困难之故,三皇子只觉自己身上背了数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唯一的安慰是,安妃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支持着他,鼓励着他。

  时候久了,三皇子难免对安妃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愫,对她十分依赖。

  两人同食同眠,几乎与寻常夫妻无异。

  让三皇子感到十分感动的是,安妃明明知道他有花柳病,却对他丝毫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