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仿佛彼此的精神支柱,互相支撑着对方的信念。

  虽说曾家军是打着三皇子的名号出兵的,但事实上,三皇子武功平平,根本不敢亲自带兵杀敌。

  所以冲在前线的,都是曾剑和曾俊父子。

  时候久了,曾俊难免会产生怨言:“他妈的,老子辛辛苦苦地在前线打仗,他却在后头搂着女人享乐!”

  曾俊的父亲,镇国大将军曾剑劝他说:“俊儿,你要沉得住气。等咱们攻破了山海关,就不需要捧着这么个废物了。”

  一想到那一天,曾俊的眼睛都亮了。

  但很快,曾俊又皱起了眉头:“可那姓慕的老不死,还有毅郡王,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曾剑冷笑道:“慕家世代效忠裴氏,全都是群榆木疙瘩,对待他们,只有硬攻。可对待大皇子嘛…却可以考虑智取。”

  “智取?怎么个智取法?”

  “说来这个大皇子也是够倒霉的,明明是所有皇子当中最英勇善战的,却先是在战场上受了伤,再是生母被贬为庶人,前途灰暗。”曾剑刻意顿了一下,引导曾俊思考:“你想啊,当初三皇子是为了什么,才想到夺权的?”

  曾俊似乎明白了:“为了救出皇后?”

  曾剑颔首道:“虽说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却是一个能够让人心安理得的最佳理由。我们只要如法炮制,私下联系大皇子,说是三皇子昏庸无能,我们愿意奉他为新帝,尊敬妃为皇太后,你说他会不会心动呢?”

  “好主意啊父亲!”曾俊一听就觉得可行,“不过万一,大皇子表面上答应合作,又背地里捅我们刀子可怎么办?”

  “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脑子,只要他同意和我们合作,我们就让他再也回不了头。”曾剑笑了笑,提醒曾俊说:“你忘了,毅郡王军中还有一个七皇子么?”

  “您是说,先从七皇子下手?”

  曾剑不语,只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

  宋氏的身孕满了三个月之后,夫妻俩终于可以把这个好消息公之于众了。

  眼看着宋氏的肚子一天一天地鼓了起来,裴清殊终于有了一种自己即将为人父的真实感。

  过去的他,更多的是出于责任,才会为了这个国家的兴亡而奋斗,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在。

  可是现在,为了妻子腹中的孩子,裴清殊心甘情愿地,想要去为他创建一个美好的未来。

  现在裴清殊就希望叛乱能够早点结束,最好赶在孩子出生之前平定。不然他就是开心,都不能光明正大地开心。在外人面前,还要表现出为了战事而担忧的样子。

  事实上,裴清殊现在也确实有一些为战事感到担忧了。

  虽说他坚信朝廷军一定能赢,可是怎么赢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七皇子或者赵虎身受重伤,甚至殒命在战场上呢?

  万一曾家军的实力太过强大,几乎与朝廷军同归于尽,那么大齐内耗二十多万兵马,岂不是如了匈奴人的愿?

  他有太多太多的担忧了。

  更让人感到忧心的是,七皇子和赵虎他们,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给他们来信了。

  只有战事吃紧的时候,他们才会顾不上给京城写信。

  因为这个,现在每天传到京城的捷报,裴清殊都不敢尽信。

  他知道,很多时候,他们所了解的情报,都是朝廷想要传出来的消息。为了安定人心,那些不好的战报,很有可能都被秘而不发了。

  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只有身处前线的人才最清楚。

第166章 前线

  此时此刻最为担心七皇子的,莫过于他的生母慎贵嫔, 还有七皇子妃林氏了。

  林氏见怎么等七皇子的信都等不来, 就找到了宋氏, 希望能从宋氏这里打探出一些消息。

  宋氏听了之后, 便好言好语地安抚了林氏一番,说七皇子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

  但在宋氏心里,她其实也不清楚前线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她现在只觉得庆幸,还好裴清殊因为她和孩子的缘故留了下来,没有去前线冒险。

  裴清殊听宋氏说了林氏来过的事情之后,颇为无奈地说道:“昭屏, 你做得对。七嫂现在就是担心也没有用, 我们所能做的, 也只能尽力多安慰她一些了。”

  宋氏面露忧色地说:“殿下,您同我说句实话,七皇兄他们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前几天孙妈妈也来问我呢,我都说平安无事, 可不知道还能瞒上多久…”

  她还怀着身孕, 裴清殊不想让宋氏跟着操心战场上的事情,就宽慰她说:“你放心,我有十足的把握,这场仗朝廷一定会胜。至于七哥,他的性子虽懒散了些,但我特意排了虎子去保护他, 想来他们只是暂时被什么事情给耽搁了,很快就会给我们来信了。”

  宋氏见裴清殊信心十足的样子,便多少放下心来,安心养胎去了。

  事实上,前线那边所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裴清殊所说的这样云淡风轻。

  叛军和朝廷军在四川僵持了数日之后,曾剑率先试图打破僵局,悄悄地派人去向大皇子送了一封信。

  大皇子看完信的内容之后大惊失色,手一抖,差点没有拿稳那张薄薄的信纸。

  说句老实话,大皇子在看到曾家的提议之后,的确有过一瞬间的心动。

  敬妃被打入冷宫,也有一年多的功夫了。大皇子非常想念他的母妃,想要接敬妃出来和自己团聚。

  可是大皇子转念一想,如果他好好努力,一心为朝廷效力的话,敬妃起码还能好好地活着。甚至在皇帝百年之后,新君或许仁慈,能够让他把生母接出宫去奉养。

  但如果他步三皇子的后尘,起兵谋反的话,不仅救不出敬妃,还有很有可能让敬妃像皇后那样立即殒命。

  他是武夫不假,但这并不代表他一点脑子都没有。皇后前车之鉴犹在,大皇子是不会选择谋反的。

  但曾家抛给他的这个诱饵,如果能够接好了的话,或许就是扭转这一次战局的最佳时机。

  大皇子反复思考了一阵子之后,让人叫来了他的两个副将——一个是跟随大皇子多年的心腹,副将况骏,另一个就是七皇子。

  大皇子请七皇子帮自己做一个见证,证明自己和曾家只是虚与委蛇,不是真的谋反。

  七皇子一听,心中便下意识地敲响了警钟。

  他和大皇子的关系平平,甚至在此次平叛之前,都没有什么单独相处的机会。

  现在大皇子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他,七皇子没办法不担心,这是大皇子给他设下的圈套。

  毕竟谋逆一事非同小可,一旦被搅合进去,掉脑袋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的家人。

  大皇子看出七皇子的犹豫,心中颇有些伤感。但他也知道,这是自己平时太疏忽兄弟情的必然结果,所以也没有责怪七皇子,只是请七皇子吃了一顿酒,掏心窝子地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七弟,我知道我这个大哥,平日里对兄弟们的关心不够多。但你要相信,我和老三是不一样的。我是想过争那个位子不假,但那都是我过去一时糊涂,受了老二他们的撺掇。现在我母妃和皇贵妃翻了脸,我也算是看明白了,老二母子从头到尾都只是在利用我和三弟相争罢了。”

  大皇子说话的时候,七皇子就端着酒杯,静静地聆听着大皇子的倾诉。说句实话,他有些被大皇子的真诚所打动了。

  “有的时候我特别羡慕你和四弟、十二弟他们,真的。我能看得出来,你们是真的好,而不是像大哥和你二皇兄这样,看着亲近,实则互相防备着彼此。”

  说到这里,大皇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有的时候就在想,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可我明明不过是一个郡王而已,怎么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呢?母妃不在身边,父皇对我疑心,兄弟和我不亲…我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今天这样的?”

  大皇子说着,又干了一杯酒,“不瞒你说,自打母妃进了冷宫之后,我对太子之位早就没有什么想法了。我倒宁愿自己不是什么皇长子,而是像我军中的那些兄弟一样,只是寻常人家出身的普通武将。我愿为大齐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愿没有人疑心我的动机是什么,能够真心实意地夸我一句,说我是大齐的忠良!”

  七皇子清晰地看到,大皇子的眼睛湿润了。

  七皇子心中一酸,举起酒杯,敬了大皇子一杯:“大哥,你是条汉子,我敬你。”

  一杯酒下肚之后,七皇子正色说道:“曾家的事情,我愿意替大哥作证。”

  大皇子这番话说的实在是情真意切,七皇子已经完完全全地被他给打动了。

  如果大皇子所作出的这一切,都是给他设下的局的话,那么七皇子心甘情愿地认栽。

  …

  和曾家私下订好协议之后,曾俊代表曾家出面,和大皇子等人商议了一下具体的计划。

  他们准备让曾剑率领八万人马,从西侧试图绕过慕家军。

  到时候慕老将军定然不会轻易放行,会带兵去拦。

  这个时候,曾俊再带领着剩下的七万人马继续北上。

  大皇子只要给他行一定的方便,做出逃跑的样子,给曾俊放行就好了。

  他们约定,直到攻破山海关,来到京城之后,他们才会改奉大皇子为主。在此之前,曾家还是暂时打着三皇子的旗号行事。

  但曾家的真正计划,则是利用完了大皇子之后,再把他杀掉了事。

  奉三皇子为主还是奉大皇子为主,对他们来说都没有意义。

  曾家人真正要的,是要这江山易主,改姓为曾。

  然而大皇子并没有他们想象当中的那么有勇无谋。

  除了让七皇子给他做见证之外,大皇子还给皇帝写了一封密信,将自己的计划同皇帝和盘托出。

  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皇子并没有等到皇帝的回答,便已经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

  就像曾家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样,大皇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打算。

  大皇子打算,让况骏领着两万人,先悄悄地北上埋伏起来。自己则领着两万人,假装不敌曾家军,向北逃窜。

  七皇子则带领着一万人马假意去后方偷袭三皇子,等曾家军北上之后,再从南侧对他们上下夹击。

  大皇子的计划原本是可行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曾剑父子打从一开始就打算用七皇子的命,逼着大皇子不得不和他们真正地站到同一条船上。

  曾俊本来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好的那样,挥兵北上,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突然掉头,大力攻击七皇子。

  七皇子察觉到不对劲之后,拼命逃窜,但还是不敌曾家兵力,被曾俊围堵在龙安城外。

  大皇子听闻消息之后非常震惊,几乎立刻就想要带兵去营救七皇子,向曾俊讨个说法,却被他的谋士给拦住了。

  “殿下,小不忍则乱大谋啊!曾家人的计划里,并不包含和七皇子合作,所以就算他们攻打了七皇子,您也不应该说什么,而是应当按照原定计划,等他们北上,中况骏的埋伏。”

  大皇子知道他的谋士这样说也是为了他好,可大皇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行,我必须回去救七弟!七弟是因为我计划不周才会被曾家人围攻的!如果我就这么丢下了他,那我和叛贼又有何异!”

  就这样,为了救回七皇子,大皇子干脆放弃了原本的计划。他召回况骏等人,提前对曾俊发起了正面进攻。

  曾俊虽然早就考虑过大皇子很有可能只是假意和他合作,却没想到大皇子这么快就会同他翻脸,一时也是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

  但曾家军到底人多势众,又是一直在曾俊手下操练的,不像大皇子所带的河北驻军,和大皇子相处时间不多,配合并不是非常默契。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曾俊很快稳住阵脚,和大皇子展开了殊死搏斗。

  就这样,七皇子他们暂时和京城失去了联系…

第167章 出征

  京城里,裴清殊来到刚刚扩建不久的安郡王府, 找四皇子一同商议七皇子之事。

  因为四皇子查案有功之故, 在曾家造反之前, 皇帝就已经下旨, 册封四皇子为郡王,封号为安。四皇子府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但裴清殊现在可没有心情欣赏四皇子的府邸。

  来到书房之后,兄弟二人直接说起正事。

  “四哥这边可有收到七哥的消息?”

  四皇子面色沉重地摇了摇头。

  裴清殊叹了口气道:“大皇兄和七皇兄他们手下的兵,本来就比曾家要少。七哥又是第一次出征,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有大皇兄在,应该不至于。”四皇子分析道:“据慕老将军那边传来的消息,慕将军现在正和曾剑手下, 大概七八万兵马对阵, 两方可谓实力相当。大皇兄那边, 虽然人数少了一些,但大皇兄有多多次驱赶匈奴人的实战经验,应当不比曾俊差到哪里去。”

  裴清殊听了,还是觉得有些担心, 他现在都开始后悔当初支持七皇子去前线了。

  四皇子看出裴清殊的担忧, 宽慰他说:“十二弟,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但咱们现在在这里担心也是于事无补,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的。”

  “不行,我做不到什么都不做。”裴清殊站起来说:“我想向父皇请求,让我再领一队兵马,去前线支援。”

  “你?”四皇子下意识地反对, “十二弟,不是我打击你,你的武功可比老七还差一截呢…”

  “领兵打仗,不一定要亲自上阵杀敌。如果父皇不放心让我做主帅的话,那我作为副将随军也好,总之我想去支援七哥他们!”

  虽说古往今来,战场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佳话,但搁到自己亲近的人身上,裴清殊实在不敢去赌这个概率。

  七皇子对他而言,亦兄亦友,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兄弟之一,裴清殊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七皇子置身险境而不顾。

  四皇子见自己劝不动他,只能无奈地说道:“行吧,那你就去父皇那里碰碰运气,看看他能不能答应你。”

  四皇子之所以不再相劝,就是因为他知道,裴清殊在皇帝这里一定会碰钉子。

  果然,皇帝一听说裴清殊打算带兵去前线支援,立马就说:“不行,战场上刀剑无眼,朕可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若是让正在战场上厮杀的大皇子和七皇子听到这话,该有多心寒啊!

  就像十个手指头各有长短一样,皇帝的心也会偏,而裴清殊正是他被偏爱的那一个。

  可有的时候,这种偏爱,反倒成为了一种负担。

  “父皇若是不放心的话,不如让荣国公为主帅,儿臣只是随军前往。儿臣保证,自己绝不冲在前面,这样可好?”

  “不行,朕不能让你出一点意外。”皇帝这一回难得的坚决,“谁都可以去冒这个险,唯独你不行。”

  裴清殊正要张口再为自己辩解,就听一旁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你就让他去吧。”

  父子俩一愣,同时向屏风后面看去。

  俪妃走出来,面无表情地说:“呆在京城里,他就永远都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趁此机会,去外头锻炼锻炼也好。皇上若当真心疼他,多给殊儿派些兵马和护卫便是了。”

  裴清殊惊喜地看向俪妃,又看向皇帝。

  “可是…”

  俪妃不假思索地说:“还可是什么呢?皇上不是总愁大齐没有年轻的将才可用么?现在皇子们都渐渐地长大了,世家的年轻一辈也都长大成人。皇上若是不给他们历练的机会,等这老一批将领百年之后,这些年轻人拿什么来守卫大齐的江山?”

  “可殊儿是我们的儿子啊…”皇帝着重强调了“我们”两个字,想让俪妃明白,他是为了俪妃,才这样保护裴清殊的。

  可俪妃压根不领情:“我们的儿子又如何?既然他是皇子,是大齐的子民,就应该为国家效力。”

  有了俪妃的支持之后,裴清殊就有底气多了:“父皇,您还记得我年幼的时候,您对我说过的话么?您说您希望能以您的能力,让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以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活着。如果您当时的话还作数的话,那您就让我去吧!”

  君无戏言,皇帝说过的话,自然不可能再收回。

  见这母子俩都如此坚持,皇帝只能长叹一声,答应了裴清殊。

  不过皇帝千叮咛,万嘱咐,告诫裴清殊千万不要冲在最前面,甚至连“打不过就跑”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裴清殊也是哭笑不得。

  “仗输了不要紧,面子不算什么,关键的是你的安危。”父皇拉着裴清殊,不厌其烦地叮嘱道:“你要是出了点什么意外,父皇可就…”

  裴清殊生怕皇帝会说出“父皇可就没法活了”这么儿女情长的话,赶忙接话道:“父皇放心,就算是为了你们,儿臣也一定会保重自己的。”

  说实话,皇帝这样唠叨,虽然有点婆婆妈妈的,但裴清殊心里不禁有些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