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这一切的一切了,他独自一人回到家中,睁着眼睛过了几日,直到母亲被沉河才真正睡过去。他并不想母亲受难,但是连他自己都相信,母亲就是亲害父亲的凶手,他一点都不怀疑。因为过去的十年里,他所能见到的日子里,母亲都是对父亲颐指气使,毫不在意的。

他昏睡两日,直到这日辰时,太阳初升,鬼吒狼嚎的叫声响彻状元乡,才将他唤醒。

“是我派人杀了老潘!是我啊——”县令大声嚎叫,所有人都听得十分真切。

“我只是奉命行事,不要找我!不要找我!”衙役疼得眼冒金星,昏厥之前一直在喊。

而另一人则十分怨毒,她满含怒气,左手不断用指尖抠挖自己的右手心:“我只是想让你嫁到外乡去,不要在状元乡里勾三搭四,我有什么错?我有什么错!杀人的不是我,我只是通风报信而已!你凭什么找我!”此女正是客栈的掌柜,状元乡出了名的老好人,孟寡妇。

潘玥朗听着几人声嘶力竭的哭嚎一声声的传入耳中,心猛地随之向下一沉,随即鞋都不顾得穿,便寻着声音的方向跑了过去。

在状元乡的青石板路上,县令和衙役,还有孟寡妇正匍伏在路中间,三人皆是左手托着右手腕,表情狰狞的看着自己的右手心。

他们的右手心里,是一朵开得绚烂的什刹花。

在狄姜看来是绚烂,在三人看来是张牙舞爪,而围观村民却什么都看不见。

什刹花是人心中的魔,只有自己看得见,旁人看不见。

村民只能看见三人表情痛苦,身形扭曲,却看不见也感受不到三人所承受的痛苦和精神折磨。

真相大白,举皆震惊。

村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这三人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而沉在河底的李姐儿和张全德却是被冤枉的!

他们如何也想不到,堂堂青天大老爷,怎么会做这等事?不过这也终于解释了为什么县城离此有好几天的路程,而他们能在第二天就赶到,因为他们一早就知晓老潘的死,他们就是凶手。

而孟掌柜……她怕是连做梦都想不到,原本是要除了李姐儿好成全自己和老张,而老张却被狄姜阴差阳错的指认为奸夫,自己真是有苦说不出,有泪流不得。

“现在该怎么办……”村长和乡长相视一眼,最后还是严三清大手一挥,道:“把这三个人关到石屋去严加看管,写好状纸让他们画押再做呈堂证供!”

“是!”众人一想到连日来的不安生皆是被这三人所累,一个二个都气红了眼,立刻将三人五花大绑的送进了祠堂。县官带来的人早就被吓傻了,哪里还会替他们说话?他们都眼睁睁的看着三人被押进了祠堂,一个字也没有多说。

而三个凶犯根本顾不得周遭是何种模样,他们全部的精力都在那朵盛开的什刹花上,那朵花开的血红,仿佛是拿自己心尖尖上的血液供养而生,疼得他们青筋爆裂,痛不欲生。

三人的喊叫声仍旧一刻不停,撕心裂肺的喊声此起彼伏。村民无奈,最终只得将石屋的窗户堵上,门户紧闭,任他们在里头哭爹喊娘也不闻不问,只等上头派人来再做打算。

第21章 一个大夫

这厢潘玥朗怔怔的站在原地,问药见他披头散发光着脚,脚丫子已经冻得通红还浑然不觉,便立即脱下自己的鞋子给他穿上:“别冻坏了身子。”

潘玥朗充耳不闻,嘴里喃喃的念着:“爹娘……孩儿不孝……”说着说着,两行清泪便顺着脸颊流下。

这会儿,大家都有点难以面对潘玥朗,有些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则直接掉头走了,他们……都算是伤害过老潘一家的人。

狄姜知道潘玥朗是个坚强的孩子,不到崩溃的边缘不会这般失态,如今,他的心中怕是比之前还要难过。

“玥儿,去把你娘找回来吧。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狄姜叹息道。

“母亲……对,她还在河里!”潘玥朗猛然想起昨日的情景,他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从村民的嘴里也该知晓,浸猪笼是怎样诛心又残忍的刑罚。若李姐儿真是那般人也算她活该,可如今,她分明是被冤枉的!那是生他养他十余年的人,死者已矣,再大的怨恨也不应再任她曝尸荒野,他这就去把母亲找回来!

看着潘玥朗的举动,村民也立刻向河边跑去,这时候若没人搭把手,光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将他们捞起来?

三五个壮汉过来搭了把手,他们按照记忆中的位置去寻,终于在码头边约一丈处发现了河底有两个巨大的笼子。笼子外表却不是昨日行刑时的模样。

这时的笼子上裹满了青绿色的草藓,一簇一簇连成了片,拿竹篙去用力戳,竟戳不出一个印子来。

“我们得下河才能将猪笼抬上去!”撑篙的大汉对着岸边大喊。

潘玥朗听了心里一沉,哭喊了一句:“娘亲——”便一头栽下了河。

说来也奇怪,潘玥朗潜到水底后,手指刚一触到那笼子,几乎都不需花几分力气,猪笼便随着他的手浮了起来。一个巨大的青绿色的笼子飘出水面,场面说不出的惊悚古怪,尤其大伙都知道,那里面裹着具死尸。

一旁围观的壮汉见状也都跳了下去,可他们四人用尽了力气才将张全德的猪笼抬到了水面。

两个猪笼相继出水后,岸边围观的村民也多了些,他们纷纷施以援手,最终将两个猪笼捞到了岸边的草地上。

“娘……”潘玥朗趴在笼子上,哭得几欲昏厥。

“这是怎么回事?”

“这草长得古怪呀!”

“我看还得去请钟道长,为我们做一场法事,超度他们。”

“是啊是啊,不然今年怕是真不太平了!”

村民窃窃私语,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猪笼外包裹的草藓上,只觉得奇怪的紧,话语里多是觉得这正是李姐儿怨气未消的证据。

“玥儿,是你吗?”

“咚咚咚——”

潘玥朗的哭声戛然而止,他猛地直起身子,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笼子。

“咚咚咚——”又是三声传来,这次声音大到连围观的村民都听见了,他们也都是通身一震,然后屏住呼吸,胆子小一点的开始牙关发抖,再联想起这连日来的所见所闻,更是害怕到无以复加。

“鬼啊——”几个胆子小的连滚带爬的往外跑。

留下几个胆大的,相视一眼,便从隔壁的台子上找来两把杀猪刀,当着潘玥朗的面,开始切猪笼上的草藓。

“娘亲,是你吗?你还活着吗?”反应过来的潘玥朗也上前搭了把手,他一边往外拨苔藓,一边呼唤李姐儿,生怕自己听到的是一场幻觉。

他们将越来越多的青藓拨开来,才发现里头的青藓并不似表面那般湿滑油腻,更加不是胡乱的散落,它是一条一条交织而成,最里层甚至连一滴水都没有。

等全部拨开来,便见李姐儿毫发无损的躺在里面,除了头发散乱,并没有其他大碍,就连身上的伤痕也好了个六七成。

李姐儿瞪大了双眼看着笼外的潘玥朗,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她努力的挤出一个微笑,柔声道:“玥儿,你终于肯见我了。”

村民们见了此番模样,一个二个都惊的说不出话来,直到潘玥朗“哇啊”的一声大哭出来,趴在李姐儿的怀里嚎啕大哭之后,才想起边上还有一个人在等着救援,于是立即七手八脚的去救张全德。

等割开了旁边的猪笼草后,果不其然张全德也是安安稳稳的躺在里头,只是那笼子里发出一股恶臭,再细细去瞧他的裤裆,才发现那里早已糊满了屎尿,想是一日来没少受到惊吓。

“李姐儿还活着!老张也还活着!他们没死——”

有村民去通风报信之后,几乎整个状元乡的人都围了过来,他们看见李姐儿完好无损的被潘玥朗搀扶着出了笼子,紧接着张全德也被人拉了出来,他们虽然看上去奄奄一息,但面上却十分沉静。

李姐儿是因为终于再见到了潘玥朗,而张全德却是因为死里逃生。

他当自己真真正正的从地府里溜达了一圈,等再看到这人世间,就变得恍如隔世了。

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活着,他就该庆幸了。

李姐儿和张全德或多或少从围观的人嘴里听说了事情的大概,虽心中有气,但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找人算账。

尤其是李姐儿,她只剩下力气怀抱着潘玥朗,除了流泪,其他旁的话竟是一句也说不出来。

在大家的簇拥下,李姐儿和张全德都被送回了各自的家中。

“问药和书香你们俩留在这里,等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搭把手。”狄姜说完,问药和书香便点了点头。

细心的书香即刻便去了柴房烧水,想着李姐儿在河里泡了一天,该喝点热水暖暖身子。而问药则主动退到了门口,等二人有需要了再进去。

她面对李姐儿,始终还是觉得有些尴尬。

村民们将这件事传的神乎其神,就像是老天突然开了眼,给这二人指了一条活路,很快十里八村皆赶来围观这一奇迹。

李姐儿的门外有问药看守,谁都无法进去打扰,而张全德却被踏破了门槛,但他本就是好客之人,从前被冤枉被无视,这会子却成了众星捧月,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便口若悬河的跟大家吹嘘河底的见闻。

其实啊,他哪里真的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不过是两眼一闭昏了过去,等再转醒时,自己便躺在河边上了。

这几件事吵吵嚷嚷的闹了一整天,钟旭虽还在养伤,但三名凶犯的哀嚎实在可怖,他拖着病体下楼,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就连后来潘玥朗从河中打捞出安然无恙的李姐儿他也都了然于胸。

他就这样不远不近的跟着狄姜,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

他的脑海里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多到数不清。他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狄姜绝不会是如表面上那般,是一只所谓的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她根本就是一只黄雀,笑吟吟地将一切掌握在手中,悄然等到螳螂捕蝉之后,了结一切。

傍晚,等狄姜独自从潘玥朗的家中出来,刚一出门,便一个转身被钟旭禁锢在怀里,紧接着,她便看见自己的脖子上架着一柄明晃晃的长剑。

剑锋凌厉,十分骇人。

“你究竟是什么人?”钟旭站在她身后,冷冷道。

“一个大夫。”狄姜说完,便觉钟旭的剑锋离自己又近了一分,只要他再逼近毫厘,自己的脖子便会血光四溅。

狄姜感受到钟旭的杀意,不得不妥协。

她终于扬起嘴角,微微一笑,叹道:“我是一个大夫,但是不医人,只医鬼。”

感觉到脖子上的长剑缓慢的离开了自己的脖子,桎梏自己的左手也渐渐放开了去,狄姜长吁了一口气,转头对钟旭笑道:“我真的只是一个大夫,没有坏心眼的。”

“我知道。否则,我早已将你伏法。”钟旭语气冰冷,眸子里迸射出的寒光教人不寒而栗。

“啧啧,昨日还说不许旁人上我半分毫毛,今日就说要将我伏诛,你可真狠心。”狄姜故作紧张,但眼睛里却连丝毫的害怕都没有,她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是很笃定,笃定钟旭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钟旭冷哼一声,将长剑收回了剑鞘。

“你师从何门?”钟旭道。

狄姜被他这么一问,旋即愣住了:“师从何门?什么意思?”

“你的师傅是谁?”钟旭又换了一种问法。

狄姜还是一脸茫然,摇头道:“我没有师傅呀。”

“……”钟旭此时,只觉一个头两个大,眼前人一脸无辜,不像在说谎,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又着实让人匪夷所思。他今日非要问清楚不可。

“你的法器从何而来?”

“法器?”狄姜又是一眨眼,笑道:“你说的是……”

“那些青草藓。”钟旭提醒她。

“哦……那个啊,那个叫回生草,江湖上的朋友送给我把玩的,不想今日还能救人。”狄姜坦然一笑,但这笑意在钟旭看来却又变成了十成十的不老实。

“此等宝物,岂是旁人说送就能送的?”钟旭拔高了音量,吓得狄姜一哆嗦。

狄姜满脸委屈:“真是旁人送的,这种小玩意我还有很多呢!不信我拿给你看……”狄姜说着,从怀里这边掏一下,那边掏一下,最后又在两个袖口里拿出几件小东西,她张开十指,将这些东西一一呈现在钟旭面前,又道:“你看,这个是老周送的棋盘,老白给的金蛋,还有老李送的木鱼,这些都可以用来救人,只是还没遇到需要搭救的人……”

钟旭见了她一手莫名其妙的物件,根本看不明白也听不懂这些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但是听来听去他知道了,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救人的。

“行了行了,收起来吧。”钟旭扶了扶额头,很是头疼。

狄姜见他对此并不感冒,又失落道:“我这些小玩意自然不能与道长的法器相提并论,可您也不能表现得这般嫌弃呀!”

“我何时嫌弃了?”

“你脸上写着呢!”

“……”钟旭哑然,突然不想再与她纠缠了,他知道自己说不过她,于是转身就走。

“道长你去哪儿?”狄姜扯着脖子问。

“回太平府。”钟旭头也不回。

狄姜立即追上去,惊讶道:“就这样回去了?”

“不然呢?有你在这里,我很放心。”

“可我只是个小女子!”

“你有这般多的宝物傍身,哪里需要我了?咳咳……”钟旭说着,突然脸色一变,手捂着胸口突然大声的咳嗽起来,咳着咳着,便是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你怎么了?”狄姜连忙扶住他,关切道:“你最近很不对劲,究竟出了什么事?是何人将你伤成了这般模样?”

“我没事。”

“这还叫没事?”

钟旭摇了摇头:“歇息几日自会痊愈。”

“我们先回去,回去再说。”狄姜见他面色发白,知道他在嘴硬,于是缠着他向客栈走去。

第22章 出殡

回房之后,狄姜立即扶钟旭坐在床上,然后又从自己的口袋里翻出一枚金丹,不等钟旭拒绝,便送进了他的口中,紧接着一巴掌拍在他的下巴上,然后金丹便顺势从喉咙里滑了进去,不消片刻便融化在了他的身体里。

“你给我吃什么了?”钟旭大惊。

“老白做的十全大补丸!”狄姜盈盈一笑,这时再去探钟旭的脉搏,便较之从前更加搏动有力,她翻开钟旭的眼睑,眼睑下也不再有黑色的印记。

狄姜长吁一口气,遂放下心来。

“老白的丸子还是有些用处的。”

“老白是谁?”

“一个朋友,喜欢炼丹。”狄姜站起身,倒了一杯茶递给钟旭道:“漱漱口吧。”

“谢谢。”钟旭接过,一饮而尽。此时他就算有很多疑惑,但是也能确定,狄姜不是坏人,而是跟自己一样,醉心于道法。不同的可能只是门派有别,所以处理方式不尽相同。

他心里渐渐对她有了些许好感。

“李杏之没事了?”钟旭问道。

狄姜淡淡地“嗯”了一声:“或许吧。”

“或许?杀人凶手已经伏法,经此一劫,她应当会得到心安了。”

“嗯。”狄姜依旧一脸淡然,似乎并不关心。钟旭见了她这样又不禁生出许多疑惑来。

“你不是很关心她吗?”钟旭又道。

“是呀,不然怎会救她。”

“那为何我提起她时,你又如此漠然?”

狄姜一愣,笑道:“不然我该怎么办呢?我应该很开心吗?老潘已经死了,李姐儿当日本就不愿独活,我将她救起也未必是她的本意,我这样做,只是想帮一帮潘玥朗。”

“嗯……”钟旭点点头,沉默了。

他抬眼看狄姜,见她站在自己身旁,满含笑意的看着自己,那眸子里迸射出的精光分明不像是在看一个邻居,她就像是自己阔别多年的老友,眼中有千言万语,但是临到了身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钟旭为了打破这一室的尴尬气氛,于是淡道:“我去见过潘辛贵。”

“老潘?”狄姜愕然,怔道:“你在哪里见过他?”

“奈何桥上。”

“你去了地府?!”狄姜满脸震惊,震惊过后便喃喃道:“难怪……难怪你受了这么重的伤!一介凡人擅闯地府,受伤还算轻的,往重了去可是会损伤你的寿命……”

“你竟知道这么多。”钟旭打断她,她这样焦急的模样,让他也开始有些紧张。

“这些事情谁人不知?你身为白云观的掌教,贸然行此事,未免也太儿戏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狄姜十分焦急,说着又从兜里摸出一颗金丹递给他:“快,再吃一颗。”

“还吃?”钟旭惊道。

“吃!”狄姜一脸笃定,又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哀道:“我可不想你又从我眼前消失了……”

钟旭听话的服用之后,又道:“我去地府见了潘辛贵之后,我觉得事情还有蹊跷。”

“老潘怎么说?”

“潘辛贵的魂魄不全,他只留下了一魄。”

“怎么会这样?”狄姜故作惊讶。

钟旭摇了摇头:“老潘应该已经去投胎了,而留下来的那一魄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你怎知他去投胎了?”

“我在地府寻不到他的气息。”

狄姜听了很是惊讶,自己在地府并没有多做停留,那老潘是何种模样并没有在意许多,这会子听钟旭这样一说,便觉得事情很是怪异了。

“你确定老潘只留下了一魄,然后剩下的三魂六魄去投胎了?”

“在我看来是这样。”

“寻常人哪里敢这样做?”狄姜惊道:“且不说阎王准不准许,就单凭少了一魄这一条,他下辈子也将是个痴呆的傻子,谁会想做一个傻子?”

“这也正是我所奇怪的地方。”

“……”

这时,狄姜突然想起,李姐儿在竹林里唱过一句词:连就连,你我相约到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现在老潘先去了,于是依照约定在桥上等李姐儿,然而自己完成了承诺,却只留下一缕会笑不会动的散魄?这么一来,该说老潘究竟是爱她,还是不爱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