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萱也完全没有想到夏怀宁会无耻下作到这种地步。

前世夏怀宁虽然强迫过她,可见她反抗也就放弃了,从此再没有对她无礼过。

为什么同样的人,重活一世,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杨萱后怕得要命。

倘或没有邵北跟蕙心跟着,想必她已经被夏怀宁得了手。

那她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真要跟夏怀宁同归于尽?

杨萱不敢往下想,只觉得后背被汗浸透的衣裳湿嗒嗒地贴在身上,冷寒刺骨。

又歇片刻,身上终于有了力气,缓缓道:“回去吧。”

回到椿树胡同,李山正在东厢房教杨桂作画,春桃则在院子当间洗衣裳。

瞧见杨萱,春桃奇道:“这么早就回来了?我寻思着怎么也得到晌午,大姑娘怎么了?”

杨萱冷声道:“不要提她”,侧头吩咐兰心,“去烧些水,我要擦擦身子。”

春桃看出杨萱脸色有异,忙起身在围裙上擦干手,“我去烧,兰心把衣裳洗出来,那两件绸袄别用力搓,免得扯坏了。”

一边叮嘱着,已经抱起柴火往厨房去。

春桃生好火,往锅里添了大半锅水,塞几块木柴在灶坑里让它自己燃着,将洗澡的木盆搬到东次间杨萱紧紧拢着斗篷坐在床边,两眼盯着窗户纸,脸上一片茫然。

春桃迟疑下,走近前低声问道:“姑娘,到底怎么回事?”

杨萱回过神,叹口气,“杨芷黑了心,跟夏怀宁串通好了,骗我过去。”

“大姑娘她…”春桃惊呼一声,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颤声问道:“姑娘没事吧?”

杨萱摇摇头,“幸好邵北跟蕙心跟了去…往后不要再提她,她不是杨家的姑娘,是夏家的媳妇。杨家没有这种恶毒的人。”

春桃气得骂声娘,呆呆地站了会儿,把火盆端进来,添上两块炭,拨得旺旺的,又将杨萱的替换衣裳寻出来,搭在火盆旁边的架子上。

最后去厨房提来热水,倒进木盆里。

水汽氤氲上来,屋子里暖融融的。

杨萱解开厚棉斗篷,低声道:“你到外面等着,有事我叫你。”待春桃离开,慢慢褪下衣衫,泡进水里。

水略微有些烫,却很舒服,刹时便将适才因汗湿而带来的寒意驱散开来。

杨萱将脸埋在水下,直到快喘不过气才抬起头,眸中有些红,隐隐泛着水花。

春桃在厅堂坐立不安,凑到门上听,听不到半点水声,估摸着有两刻钟,将门推开道缝隙,扬声问道:“姑娘,要不要续点水?”

“不用,”杨萱回答,“我洗完了,你进来吧。”

春桃闪身进去,见杨萱已经穿好了中衣,正在穿棉袄,乌黑的头发散在身后,兀自滴着水。春桃忙扯条帕子包住头发,用力攥两下,另换一条干帕子,将头发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束在脑后,“姑娘先烤着火,我把水倒掉再给姑娘绞头发。”

说着,用脸盆舀了水,一盆盆端到院子顺着墙根倒出去。

等杨萱绞干头发,已经临近晌午了。

杨萱看看天色,开口道:“午饭怕来不及,让邵南去买包子,再买些卤肉酱肉,咱们切盘咸菜,做个海菜蛋汤凑合一顿。”

春桃应声好,抓出一把铜钱数给邵南,告诉他买什么馅的包子,买几笼,到哪里买卤肉,买多少,又找出只干净的柳条筐,上面搭条棉帕,“东西都放里头,路上走快点,免得冷了还要重新热。”

邵南接过柳条筐,一溜烟跑了出去,不等杨萱把汤做好,已经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春桃掀开棉帕瞧了瞧,笑道:“你腿脚真快,还热着…去看看李先生讲完没有,若是上完课,请他过来吃饭。”

李山正提问杨桂背诗文,等杨桂背完,两人一道走到厅堂。

杨萱将饭菜摆出来,歉然道:“一时仓促来不及做饭,先生将就着吃。”

李山一眼就看出杨萱不对劲儿,眼底有些红肿,像是才哭过。

他长相粗犷为人却仔细,否则也不会跟青楼楚馆的妓子们你侬我侬地书信往来,互诉衷肠。

可又不方便打听姑娘家的心事,遂道:“刚收到家里书信,我三弟跟家里管事要来京都看地,我算着二月二左右能到,届时能不能请杨姑娘带我们去户科把地契办了?”

这套手续杨萱办过,知道流程,当即答应,“若是来了,自管带来找我。”

李山连忙道谢。

吃过饭,杨桂要歇晌,李山没有午休的习惯,且这会儿天气冷,不方便在院子坐着,便到倒座房邵南他们屋里去聊天。

他一个二十五六岁的举人,从两个十多岁的半大小子嘴里套话还不容易?

没多大工夫,李山已经知道杨萱是在干鱼胡同夏怀宁家受了委屈。

至于受到什么委屈,邵北嘴巴倒严实,死咬着没往外透露。

这夜萧砺仍没回来,杨萱等到二更天不见人影就先自睡下了,第二天依照先前的安排去找程峪。

有了昨天的经历,杨萱将邵北跟蕙心两人都带上了。

蕙心也总结出教训,事先捡了一把石子,装在袖袋中,只要想用,马上就能拿出来。

三人先去醉墨斋对了账目,又到六部找程峪。

程峪仍将他们领到清和楼,要壶清茶,拿出一摞纸交给杨萱,“姑娘是不是着急了?不是我耽误工夫,是营缮司钱郎中把图纸借去好几天,重新画了遍。”

杨萱低头看了眼手中图纸,只见线细且直,旁边注着尺寸,又有各式标记,一目了然,不由赞叹:“这个看得清楚,比我画得强多了。”

程峪笑道:“他们就是专门画这个的,自然精通。钱郎中说姑娘画得图也极好,省时省料又实用。所用木料石料都在纸上了,姑娘一看就明白。至于工匠,钱郎中认识好几个手艺好的泥水匠,几时方便,他给姑娘牵个线。”

杨萱翻到最后一张写着工料的纸,上面写着大梁、檩条、椽子用榆木,门窗可以用杉木。

杉木比榆木价格贵,硬度却差不多。

而正屋打地基时候用石料,砌墙的时候用青砖即可。

青砖比石料便宜,而且工艺更简单。

如此盖一座宅院比杨萱原先打算的至少能省下七八两银子。

杨萱连声向程峪道谢,并请他代为感谢钱郎中。

程峪道:“姑娘真想谢他,就赶紧把房子建好,建好了兴许买地的人会多,小沟沿还有一大半地没有卖出去,钱郎中四处求人买,急得胡子都白了。”

杨萱点点头,“萧大人早先帮我打听了木材和石料,现下匠人也有了,只等开春地里化冻,匠人们春耕结束,马上就动工。我看这上面写着一间宅院十天就得,要是多找几个匠人同时盖,肯定会更快,说不定到麦收时,前五排就盖好了。”

程峪笑道:“那最好不过,工匠的事儿我再跟钱郎中说说,让他想办法。”

两人商议定,出了清和楼分头离开。

杨萱高兴,一路走着顺便告诉邵北跟蕙心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店铺或者有哪些衙门。

说笑间回到椿树胡同。

杨萱看到门口树上拴着的枣红马,心中一动,不由加紧步伐,三步两步走进家门…

第130章

绕过影壁,就看到萧砺的身影。

穿件单薄的石青色长袍, 肩宽腰细, 身姿笔挺,背向门口。

旁边邵南跟兰心低着头, 规规矩矩地站着。

院子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冷肃气氛。

听到脚步声, 萧砺回过身, 冰冷的眼眸顿时变得和煦, 却是没说话, 又转过头。

杨萱不敢大意,提着裙角轻手轻脚地穿过院子走进厅堂,问春桃:“怎么了?”

春桃苦着脸道:“不知道, 大人刚回来就板着脸站在外头, 吓得我都没敢出去。”

刚说完,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嗖”地蹿了出去。

门帘晃动,杨萱看到萧砺正冷着脸大步走过来。

萧砺进屋, 抬手将杨萱斗篷带子解开,褪下斗篷, 搭在椅背上,顺势将她揽在怀里, 紧紧拥住了, “萱萱…”

杨萱没吭声, 乖顺地俯在他胸前, 扑鼻而来是陌生的男子的气息, 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儿。

不由嘟哝道:“大人该换衣裳了。”

虽是抱怨,却张开手臂环住他,靠得愈发地近。

有温暖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透过他单薄的衣衫传过来,让人心安。

她温软的身体贴着他,柔顺的发髻正在他鼻端,呼吸间净是茉莉花清浅的馨香,缠缠绕绕地回旋在他周围。

萧砺身体僵了下,低头将唇贴在她耳边,喃喃唤道:“萱萱,我的…萱萱。”

杨萱闷闷地“嗯”一声,片刻直起身子,抬眸问道:“大人在家里吃过午饭才出门吗?”

那双好看的杏仁眼圆瞪着,里面写满了依恋与不舍。

萧砺点点头,松开她,“我先换件衣裳,这几天都在刑讯。”

难怪身上有股血腥味儿。

杨萱嘟哝句,又道:“我去烧热水,大人洗把脸。”撩开门帘去了厨房。

因为冬天少不了用热水洗碗洗衣服,锅里总是温着水。

杨萱见灶坑里余火未灭,往里续几根柴,又往锅里加了两瓢水。

水才半温,萧砺便过来舀出大半盆水,端着回房了。

杨萱将锅里剩下的水舀在罐子里,抓一把干豆角泡进去,又泡一把粉条。

昨天春桃买的五花肉还剩下一大半,她想用五花肉炒豆角,再拌个清口的凉菜。

趁着泡发干豆角的时候,杨萱剥开一颗白菜,外面的叶子跟梆子留着炒菜,只取了里面的菜心,细细地切成丝,码在盘子里。

锅里加一勺油,将蜀椒炒香,热油浇在菜心上,再加盐、醋、少许白糖并姜丝搅拌均匀。

等到萧砺换过衣裳出来,院子里已经飘散起浓郁的菜香。

萧砺深吸口气,唇角弯一弯,把半干的头发用力擦两遍,随即又冷下脸,对直直地站在院子中间的四个人道:“今天到此为止,以后记住自己的本分,每天练功不能懈怠。”

四人如蒙大赦,齐齐应一声,猢狲般散开。

萧砺披散着头发走进厨房,对正在烧火的杨萱道:“我来吧,你歇着。”

杨萱抬手摸一下他的发,嗔道:“怎么不等干了再出来,受了风会头疼。”

萧砺只是笑,并不反驳,在她身边蹲下,看着灶坑里的火苗。

火苗跳动,映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平添了几分柔和的暖色,而披散着的墨发又是几多不羁与野性。

杨萱抿唇笑笑,“大人对邵南他们那么凶干嘛?都还小,就是学功夫也得一天天来。”

萧砺挑眉,“论辈分我是他们的师伯,训他们两句就算凶了?就是两个丫头,也都立誓要护好你,我才挑中她们。”

杨萱嘟起嘴,“那也没必要凶巴巴的,他们看到你吓得就跟跟耗子见到猫似的。”

萧砺看着她浅笑,“你怎么瞧见我不怕?从我认识你那会儿,你就知道顶嘴。”

“才没有,”杨萱低呼声,无限委屈地说:“我都很尊敬大人,几时顶过嘴?”

“你尊敬过我?”萧砺似笑非笑地斜睨着她,目光一点点变得温存,“萱萱,你受过的委屈,我会成百倍地给你找回来。”

“大人,”杨萱一把抓住他的手,“大人别莽撞,恶人自有天收。夏怀宁有功名在身,上次圣上网开一面没有问罪,下一次他未必能宽宥大人。”

萧砺轻声道:“我不能看着你被人欺负,若是连你都护不住,我还算个男人吗?萱萱放心,我不会让自己囿于困境…先前你不是说过,我强大起来,你的腰杆才能硬,才能仗势欺人。”

杨萱“噗嗤”一笑,“大人净会诬赖人,我可没说过仗势欺人的话。”

说话时笑容娇俏,眸光明媚,而腮旁梨涡似是无底深渊,瞬间将他卷了进去,从此再不愿出来。

***

萧砺吃过饭,束起头发,杨萱送他出门,回来时,蕙心捧着荷包献宝般给她看,“姑娘瞧,大人给我的。”

“是什么?”杨萱好奇地凑上前,见里面盛着半袋黄豆粒大小的铁珠子。

蕙心又从袖袋掏出只精巧的弹弓,“用牛筋做的,劲头可足,我打给姑娘瞧瞧。”

说着夹上铁珠子,用力拉开,对准梧桐树发射过去。

杨萱怕反弹回来打中自己,连忙捂着脸躲到旁边。

铁珠子“噗嗤”嵌进树干里,足有半寸深。

蕙心得意地说:“大人说,要是以后再有人欺负姑娘,我就拿弹弓打他。”

杨萱忙道:“可别,你这弹弓打出去是要人命的。”

蕙心道:“大人说,就是得给他们个教训,出了人命,大人一手兜着。”

“净瞎说,你别听他的,人命关天,他能次次替你兜着,若是兜不住了呢?”杨萱斥一声,又想起应该在下人面前维护萧砺,转而道:“别朝人脸打,实在不行就打手或者腿上。”

蕙心欢快地答应声,跟春桃借把剪刀,用力将树干里头的铁珠子撬了出来,擦一擦,仍然放回荷包。

转天是二月二,过完二月二,薛壮赶着牛车将薛大勇送了过来。

李山又开始每天来上课。

两人进度不算快,刚学完《三字经》、《千字文》,现在开始学《增广贤文》。

杨萱也不急,由着李山按照他自己的规划授课。

再过三五天,杨柳抽芽青草吐绿,桃花开始绽出满树粉嫩的花骨朵,李山带着他三弟并家里管事来了。

李山的三弟名叫李石,跟李山一样人高马大,体型魁梧,面貌也像,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李石根本没想到杨萱会这么年轻漂亮,晃了会神,才拱手行礼,开门见山地说:“父亲接到大哥来信,就准备好了银钱,因为过年耽误了些时日。不知要买的地皮在哪里,还有空地可以买吗,价格是多少,能不能当面看一看?”

杨萱笑着请他就坐,将自己之前画的图样,签订的文书拿出来,一一指给他看,“地皮有得是,价格各自不等,但总不超过十五两银子一亩,我买得早,挑了处地角好的,你要是想看,这会儿就可以去…不过路途有些远,我让人叫辆马车。”

旁边姓刘的管事立刻道:“我去叫车。”

杨萱笑笑,“你们乍来京都人生地不熟,不用见外,”扬声唤来春桃,“让邵北去叫辆车,再让蕙心收拾下,待会儿出门。”

春桃干脆地答应了。

约莫盏茶工夫,马车到了胡同口。

李石探头进去看了看,对杨萱道:“莫如姑娘到我家车上去坐,能稍微舒适些。”亲自搬下车凳,替杨萱撩起车帘。

杨萱不便拒绝,对茂昌车行的车夫道:“我们要去小沟沿,师傅慢些驾车,那辆马车从外地来,不熟悉路。”说罢,扶着蕙心的手上了李家马车。

刚进去,便闻到一股浅淡的花香,却是在座位下安着只小小的香炉。

而座位上则铺着云锦垫子,另有只小茶桌,上面嵌着茶壶茶盅,还有摆放点心盒子的凹洞。

的确比车行里的马车舒适得多。

前头的马车里,李石正跟刘管事商议,“刘叔听着如何,这位杨姑娘所言可有妄言?”

刘管事捋一下羊角胡子,沉吟道:“按说京都的地皮,十几两银子一亩确实便宜,就只怕她言语中有不尽不实之处…一个姑娘家生这么漂亮,不得不防。”

李石点头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大哥素日只知风花雪月,突然要钱置地盖房…看过杨姑娘这般相貌,倒是在情理之中。”

说话间,马车已停在小沟沿。

杨萱把自己买的那片地指给李石,“共是十五亩,打算盖七十间,头前五排三开间,后头五排两开间,另外挖两口水井,种些花草树木。”又指着不远处的地皮,“那里是打算建书院的,靠近大路的地方打算盖铺面。”

李家在江西算是富庶人家,老大老二是嫡出,都要走科考的路子,李石行三是庶出,留在家中打理庶务。

李石年纪不大,眼光却老道,将家里店铺打理得头头是道。

此时听杨萱这么一说,他眼前立刻就有了远景,不大会儿已看出哪里地角好,可以升值,哪里地角差,没有得利的空间。

略思索,对杨萱道:“不知哪些地皮已经卖出去,哪些尚未发卖?”

杨萱摇头,“我也不知道,恐怕得到顺天府打听…要是两位得空,今儿就能去。”

李石连声道好,“那就辛苦杨姑娘代为引见。”

几人上了马车,立刻往顺天府赶。

杨萱是万晋朝头一个订立地契的女子,而且是得了御笔朱批的,户科典吏对她印象颇深,不但请她上座,还亲自沏了杯清茶。

杨萱含笑道谢,说出来意。

典吏不辞辛苦地翻出鱼鳞册,把小沟沿那页找出来,指给他们。

这片地刚卖出去三成,还有一大片没有买主。

李石看中的那片已经有了主,他仔细问过这片地的用处,思量许久,开口道:“我跟杨姑娘做邻居,大人量一下有多少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