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楚听出父亲声音里的异样,泪水滚滚而下,却又不敢大哭怕花了妆容,跪在易郎中跟前磕了三个头才起身。

又拜别卫氏跟卫珂。

直等催轿的鞭炮响了三遍,锣鼓唢呐震天地响,才由隔壁的吴壮被着送上了花轿。

白米斜街那头是张铮带着郑大牛两口子在忙活,俞桦等人不欲露面,只隐在暗处盯着。

行过礼,易楚被张铮找的全福人带进了新房。

全福人很会来事,纵然新房只易楚跟郑大牛的婆娘郑三嫂,她还是满面笑容地做完了一整套礼节。

送走了全福人,易楚彻底瘫倒在床上。

郑三嫂急忙将备好的点心小菜端上来,“太太饿了吧,稍吃点垫垫肚子。”

易楚还真不饿,她中午吃得不少,临上花轿前又被吴嫂子强迫着吃了块糕点,到现在仍是饱着,可碍于郑三嫂殷勤相劝,便吃了两个小花卷和几筷子小菜。

吃罢,易楚换过衣服对郑三嫂道:“麻烦你了,想必你也累了好几天,早些歇着吧。让外头院子里的人也早早歇着。”

杜仲是年初才在白米斜街买的宅子,加上没来住过,跟左右邻居并不相熟,事实上,他也有意地没跟街坊结交,故此并没人前来贺喜。

张铮倒是考虑得周全,寻思着喜事总得有点喜气儿,就从八珍楼叫了桌席面,几个大男人凑成一桌浅浅地喝了几盅各自散去。

易楚躺了一会却是睡不着,因喜烛必须一直点着不能吹灭,索性起身就着烛光收拾东西。外间炕柜后头有个暗格,易楚将贵重的物品尽数放在里面,又把衣服首饰重新整理了一遍。

她的衣服是有数的,而且都是寻常的料子,并没贵重之物,而首饰却有几样是难得的,便按着画屏教给她的方法,把首饰分门别类归置好,登记造册。

收拾完,终于有了困意,才脱掉外头大衣裳睡了。

此时,威远侯府听松院却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第99章

林乾脸色铁青地站在院子里,天空不知何时飘起了细小的雪粒,很快在他的发顶结成薄薄的一层雪霜。他自岿然不动,阴沉的目光死死盯着亮如白昼的内室,间或,扫及一旁的赵嬷嬷,眸中寒意更甚。

赵嬷嬷自易家回来,按捺不住心里的气愤,将画屏要嫁给易郎中,而卫氏丝毫不讲情面的话语告诉了杜俏。

杜俏当即就动了气。

她顶着傻子的名声被人嗤笑了好几年,好容易挺起腰杆来,难不成又要因着这事被人笑话?

杜俏已经预料到林老夫人得知此事时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前两天,杜旼再次请封世子又被礼部拒绝,林老夫人提起来脸色就是淡淡的,眉目间露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而两个妯娌…杜俏叹口气,为什么别人的亲戚总能给人长脸,而她的亲戚却一直拖她的后腿,唯恐她过得太好。

杜俏越想越堵心,中午没吃什么饭,下午就感觉肚子痛。

跪在地上的赵嬷嬷面如死灰,凉寒的湿意从冰冷的青石板沁上来,透过膝裤,早就散遍了五脏六腑。

她活了几十年,心里早已明白,跪了大半个时辰,这两条腿怕是不中用了,以后有得是疼的时候。

可双腿的痛总是抵不过心里的痛。

她是为杜俏心疼,好容易才得了这个哥儿,还差一个多月的工夫就生了,怎么就赶上这样的事?

女人生产本来就是过鬼门关,要是瓜熟蒂落正常产期还好点,现在胎儿没有长成,当娘的身子也没准备好,就动了胎气。

这孩子能不能平安生下来?

即便生下来,早产儿通常体弱,长大后别是个病秧子才好?倘若杜俏因此伤了身子,以后再也生不出来了,杜俏的日子就难过了。

她还怎么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辛氏?

赵嬷嬷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就该把画屏的事死死瞒着,不,早知道就不应该管易家的闲事。易郎中爱娶谁娶谁,画屏爱嫁谁嫁谁,就给嫁给天王老子,只要杜俏好好的。

血水一盆盆端出来,屋子里仍旧一片死寂。

这么久了,孩子没生出来还算得上正常,怎么大人也毫无动静?

赵嬷嬷心里七上八下的,嘴里默默念叨着,“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求您保佑夫人母子平安,信女定然终生茹素,敬奉于您。”

不知念叨了多少遍,屋里突然传出凄厉的喊声,“嬷嬷,赵嬷嬷,叫赵嬷嬷来。”

是杜俏的声音。

刹那间,赵嬷嬷眼框里蓄满了泪。她自小照看着长大的大姑娘,每当遇到难过的坎儿,遇到伤心的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锦兰掀了帘子出来,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赵嬷嬷,走到林乾面前,为难地说:“侯爷,夫人醒了,要嬷嬷进去。”

林乾阴森森地盯着赵嬷嬷,冷声道:“进去好好伺候着,若是夫人跟少爷有个差错,本侯要你的命。”

被这阴寒的目光盯着,赵嬷嬷不禁打了个寒战,双手撑着地要起身,可双腿早麻木了根本使不上劲儿。

锦兰连忙上前扶了一把。

从冰冷的室外到热气熏人的屋内,赵嬷嬷有片刻的眩晕,身子晃了晃拼命稳住神,用热水洗了洗手,便要进到暖阁去。

素绢连忙道:“嬷嬷还是先还了衣服吧,乍从外头进来,衣服上带着寒气。”

赵嬷嬷急着进去看杜俏,本来不想换衣服,可素绢说得在理,杜俏眼下受不得凉,加上湿裤子裹在腿上着实不舒服,就蹒跚着到自己屋里去换衣服。

脱下膝裤时,她看到膝盖上的两片青紫,摁下去像有无数根针扎般难受。

赵嬷嬷顾不得多想,一瘸一拐地进了暖阁。

暖阁里,两个稳婆都在,正满头大汗地摁着杜俏的双手,“夫人别乱动,留着力气待会生哥儿的时候再用。”

赵嬷嬷悄声问:“开了几指了?”

姓张的稳婆擦了把脑门上的汗珠子,伸出两个指头。

羊水已经破了一段时间,骨缝才开了两指,要是羊水流完还生不出来,恐怕不单孩子有事,连大人都难保。

赵嬷嬷心里冰凉,瞧见床上杜俏惨白的小脸,急道:“还不赶紧想个办法?”

声音大了些,杜俏睁开双眼,可怜兮兮地喊了声,“赵嬷嬷,疼得难受…”

泪水毫无预兆地滚下来,赵嬷嬷急忙扭头擦掉,上前拉着杜俏的手安慰,“俏姐儿不怕,嬷嬷在呢,没事,生孩子都疼,生下来就好了。”又大声喊锦兰,“快端参汤来。”

锦兰撩起帘子进来,“参汤早就备着了,先前夫人睡着就没送过来。”

赵嬷嬷没心思听她解释,用勺子舀了参汤一口口喂进杜俏口中。

两个稳婆见状,知道赵嬷嬷是杜俏眼前得力的,小声商量道:“夫人这情形拖延不得了,不如请太医进来扎两针?”

太医就在偏厅侯着,专等凶险时候出马。

赵嬷嬷明白这个理儿,也知道生孩子耽搁不得,可眼下这情形,太医扎针岂不就看到了杜俏的身子,还不单单是身子…就算孩子生下来,杜俏还怎么做人?

要是易姑娘在就好了。

赵嬷嬷眼中一亮,随即暗淡下来。

先人都说大喜的日子见了血不吉利,不但是易姑娘不好,大爷恐怕也受带累。

杜仲与杜俏都是辛氏的孩子,哪个都是她心头的肉。

赵嬷嬷思量片刻,终于还是养育陪伴了十几年的杜俏占了上风。再者说,老话准不准还两说,而眼下杜俏可就是两条人命。

主意既定,赵嬷嬷快步走出屋外,跟林乾提了提。

林乾半分没犹豫,吩咐长随,“拿了我的帖子,到济世堂请易姑娘。”

赵嬷嬷连忙更正,“是在白米斜街,据说门口有两棵梧桐树,隔着西院墙还能看到竹子,很好认。”

长随点头,快步跑到书房拿了林乾的名帖骑马就往外冲。

拿帖子倒不是用来强迫易楚,而是已经夜禁了,怕遇上巡逻的士兵解释不清。

长随敲开白米斜街的宅院时,俞桦纠结了片刻。

这本是洞房夜,纵然公子不在,新房也不能空,何况半夜三更,又不是找不到太医,哪有让太太出诊的道理

可杜俏不是别人,是明威将军亲生的闺女,也算得上是他的半个主子。

俞桦不敢擅自做主,请郑三嫂叫醒了易楚。

易楚睡得正沉,听说杜俏难产情况甚是危急,二话没说就穿上大衣裳走出门外。

白米斜街这边没有马车,想坐车还得到枣树街套车。

一来二去又得耽误不少工夫。

俞桦思量片刻,躬身道:“属下逾越,可否请太太与属下共骑?”

易楚毫不犹豫地点头,“好!”

俞桦将易楚扶上马,让林梧取了件大毛斗篷,当头罩在易楚头上,随后自己翻身跨了上去。

易楚只感觉耳边呼呼作响,寒风透过斗篷的缝隙钻进衣衫里,冷得刺骨。好在俞桦骑术极佳,又是半夜,路人根本没有行人。

不过一刻多钟的工夫,已经到了威远侯府。

太医已被请到了暖阁的外间,眼观鼻鼻观心地坐着,一点不敢乱看。

锦兰跟个没头的苍蝇般乱转。杜俏若是有了不测,她们这几个贴身伺候的全都得遭殃。

两个稳婆在里头扎煞着双手面面相觑,又过了这些时候,骨缝还是先头开的两指,最多只有两指半。

若是开到四指,经验丰富的稳婆大都有一手推拿的绝技,可以推着孕妇的肚子帮着胎儿往下使劲。

可眼下这种情况,她们实在无能为力。

如果贸然推拿,孩子下来了,可骨缝不开,更凶险。

赵嬷嬷心里急得像火,但在杜俏跟前仍勉强保持着镇定,“俏姐儿,没事,易姑娘准保回来,她人最是心善,又是这么层关系,没事的。”

杜俏是几度昏迷几度清醒,根本不知道赵嬷嬷在说什么。

易楚进了暖阁听张稳婆说起情况,心里也捏了把汗。

她虽是医者,可自己没生过孩子,也从来没给别人接过生,这扎针催产的技法根本没学。

好在,她认得穴位,针法也精准。

太医在外头一路路说着穴位,易楚在里面一针针地扎。

一直折腾到四更天,杜俏终于平安地诞下麟儿。

孩子很小,小奶猫似的闭着眼,看上去有气无力的。

可满屋子的人俱都松了口气。

总算是母子平安,人人都躲过一劫。

易楚真的累了,被素绢引到先前曾住过的客房,只洗了手脸,连衣服都没顾上脱就睡下了。

林乾却是毫无睡意,先盯着襁褓里的婴孩看了会,又给熟睡中的杜俏掖了掖被子,随后出去将等候在二门的俞桦请到了书房。

杜俏平安生产,威远侯府有人欢喜有人失望。

林老夫人自是欢喜的,林老二虽然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可杜俏生的毕竟是长房的儿子,以后要继承侯府的。

那个失望之人就是林老二夫妻。

他们最期望的就是这个孩子生不出来,而杜俏又伤了身子再不能生养。

这样,为了侯府有继,林乾必然要从子侄中过继一个,林老二与林乾是一母同胞,他又有两个儿子,自然最可能就是过继他们的孩子。

可现在,他们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也不能说一点希望都没有,毕竟早产儿不是那么好活的,稍微不慎感染了什么病症,比一般孩童更难调养…

赵嬷嬷也不困,虽然她劳累了一整天一整晚,身子已经疲乏得不行,可脑子里却清楚得很,比什么时候都清醒。

经过适才的生死,她可算是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名声面子跟性命来说根本一钱不值。

倘若杜俏真的死了,要脸面还有什么用?

以后可得要想开点,自己活得舒心活得自在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去管别人的闲事。

画屏不是要与易郎中成亲吗,就让他们成亲去吧。

眼下这两年大爷想必还不能露了身份,杜俏跟易楚都不能按着正儿八经的亲戚来交往,至于易郎中,又是隔了一层,更不会有什么交集。

至于以后,好好将夫人的身子调养起来,等再生下一男半女,夫人在府里的地位就稳固了,到时候又有谁敢嘲笑夫人?

活了大半辈子,赵嬷嬷还是头一次觉得自己想透彻了。

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又想到易楚,这已经是第二次欠她的情了。

两次都是天大的恩情,说什么也得好好偿还。

她爹要成亲,不如给画屏厚厚地置办一台嫁妆?

总归是一同处了十几年,情分还是有的。

赵嬷嬷默默掐算着日子,又核计着自己这些年积攒下的财物。跟随辛氏与杜俏这些年,她的手头挺宽裕,也攒了几样好首饰。

人老了,许多首饰都没法戴,放着也是白放着。

再者,以后她定然还是待在杜俏身边,也没有花费的地方。

单靠她的积蓄就能置办不少东西,这样就算是她私人给画屏的嫁妆,免得大费周章地开库房惊动旁人。

唉,画屏这事,能不声张还是不声张吧?

第100章

易楚这一觉睡得沉,直到午时三刻才醒来,准确的说是饿醒了。

廊前两个十五六岁的丫鬟正笼着袖子缩着头踱步,听到屋内传出声音,两人轻轻推开门,小声问道:“易姑娘可是要起身?”

易楚昨夜来得及,只胡乱地把头发梳成惯常的发髻,并未梳妇人发髻,故此丫鬟仍按照往日的称呼唤她。

见易楚已穿好梳好头发,一个小跑着去提热水,另一个则进门笑盈盈地说:“姑娘该饿了吧,赵嬷嬷已吩咐灶上留了饭,稍后就送来。”

易楚笑着道了谢,问道:“你家夫人可好,用过膳食没有?”

丫鬟恭敬地回答:“夫人辰正时候醒的,已用过饭了,赵嬷嬷亲自拟的菜单子。”

赵嬷嬷伺候辛氏生过两个孩子,自己也生过孩子,想必对如何照料产妇很有经验。

易楚对此毫不怀疑。

正说着话,提水的丫鬟回来了,后面还有两人,抬着只三层高的雕着大红海棠花的食盒。

易楚洗脸的工夫,丫鬟将饭菜摆在桌子上。

菜肴都盛放在甜白瓷的骨碟里,菜量不大,胜在种类多。

两素是鲜蘑菜心跟酸辣黄瓜,四荤菜是姜汁鱼片、五香仔鸽、素炒鳝丝和酱汁牛肉,另外还有一碗香浓的火腿竹荪汤和一碟松软可口的奶酥花卷。

威远侯府的厨子手艺极好,加上易楚本就饿得紧,也不客气,将桌上的菜吃了个七七八八,才觉得腹中饱足了些。

漱过口又喝了杯茶,易楚便要告辞。

小丫鬟很为难,这个时候杜俏正歇晌,肯定不能去打扰她的,而赵嬷嬷昨天忙了一夜,今天又张罗着拟菜单子,适才困倦得不行,说回去眯一会。

易楚是贵客,就这么空着手回去肯定不行。

小丫鬟一边让人去回锦兰,一边劝易楚,“外面又落了雪,路上恐怕不好走,姑娘且再坐会儿,那边已经去知会锦兰姐姐了。”

易楚不想多待,一来是闲着没事干心里难受,另一方面,她对林府并没什么好感。头一次来,就被林乾要挟着,治不好杜俏的病要她跟父亲的命相抵;后来,还差点被林老夫人捆了去见官。

这次是杜俏命大,也是她有福气,能够让她们母子平安,若是稍有偏差,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不过易楚倒不后悔来跑这一趟,易郎中行医十几年,时不时有半夜来敲门的患者,甚至还有下雪下雨的时候,易郎中几乎从没拒绝过病人,就是再恶劣的天气,也会披上衣服出诊。

易郎中常说,不到紧急时候,患者也不会半夜三更来敲门,他能去是尽人事,至于能不能治,则是看天命了。

再者杜俏是杜仲的唯一的亲人,如果不走这趟,易楚觉得没脸见杜仲。

小丫鬟见劝不住,又不好阻拦,就撑了把伞送易楚往二门走。

俞桦在二门等着,因他不知易楚何时回去,所以自吃过早饭就一直等在那里。

就看到漫天飞雪里,绘着亭台楼阁的油纸伞下,瘦弱纤细的易楚。穿着天水碧的袄子,湖水蓝的罗裙,两点瞳仁墨黑,衬着眼白好像上好的薄胎酒盅里盛得清澈见底的美酒,干净得不染尘埃。

飞雪成了她的背景,俞桦眼中只有那抹素雅的影子。看上去纤弱,但内心坚韧刚强。

昨夜,地上湿滑,好几次他几乎控制不住马匹差点摔倒,连他心底都捏着一把汗,可她却冷静而平和,既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抱怨斥责。

甚至,下马时,她还温和地冲他笑了笑,说:“辛苦你了,俞大哥。”

俞桦终于明白,为什么公子明知大局未定却坚持着成亲,又为什么能够义无反顾地往西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