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啊,杜夫人没死,她为什么不死?

第147章 惩罚

这边皇后在盘算着下次务必要了易楚的命,那边吴峰也得知了慈宁宫发生的事。

吴峰在锦衣卫待了七八年,经常出没在宫廷里,自然也有私下相熟的太监。

只是,他知道得远没有皇后那般详细,只听说易楚动了胎气,请了常太医前去诊脉,至今不曾出宫。

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孩子能不能保住,太监没有亲见,也不敢乱说。

吴峰倒抽一口凉气,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杜仲对易楚的情意,皇后娘娘看不出,他却知道得清清楚楚。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无情,其实是他的情都用在了一人身上,所以没有多余的情意顾及他人。

杜仲便是如此,所以许多人都知道他的不在乎,对金银财宝不在乎,对功勋业绩不在乎,对女人更是不在乎。

岂不知,他在乎的唯有易楚一人而已。

易楚若出了事,杜仲会怎样做。

吴峰想不出来,却明白地知道,杜仲绝不会善罢甘休。

吴峰不敢耽搁,一面让太监继续往慈宁宫打听,一面找了个可信的兵士,偷偷知会了俞桦。

俞桦闻言心凉了半截,恨不得直冲进慈宁宫问个清楚明白。可多年颠沛动荡的生活让他很快冷静下来,略略思索片刻,到附近铺子里借来纸笔匆匆写了张短笺让护院送给林槐。

林槐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短笺用绣眼鸟发向了宣府,另外让人到晓望街接易郎中。

此时,暖阁里的易楚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

她算计了太后,依太后的精明,稍捉摸就会想出来。没有人愿意被人算计,何况是万人之上的太后。

可易楚又不得不这么做。

这次是因为她鼻子灵,侥幸逃过一劫,倘若下次皇后不是在衣衫上下毒而是直接在饮食里下毒呢?

或者换成无色无味的药物?

或者不是借陈芙的手,而是直接宣她到坤宁宫?

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死去的法子太多了。

而皇后与她,孰轻孰重,不用想都知道。她便是平白无故地死在坤宁宫,谁还敢让皇后给她偿命?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易楚性子虽好,可也不是伸着脖子任人宰割的主儿。

能制裁皇后的只有嘉德帝跟太后,她一个内宅女子见不到嘉德帝的面儿,唯有把主意打到太后头上。

易楚唯一能依仗的是嘉德帝对杜仲的看重和太后对皇后的不喜。

杜仲曾说过,嘉德帝登基以来,皇后甚是得意,连带着文定伯陈家都狂妄得不行,反之太后却越发低调,太后娘家兄长仍是做着生意并没有谋求一官半职,太后娘家侄子,论起来也是嘉德帝的表兄,还是在清河县当县丞,没有因此而升迁。

太后娘家的本分越发衬托出陈家的居功自傲。

太后接赵十七进宫作伴,意在抬举平凉侯打压陈家,而嘉德帝也有意无意地默许了这种行为,甚至有两次还特地到慈宁宫与赵十七一同用了午膳。

借着这次的事情,太后无疑又有了压制皇后的把柄。

说起来应该是双方都能够得利,可是君心难测,太后的心思同样令人无法揣测。

正当易楚坐卧难宁时,宫女送来了煎好的汤药。

易楚闻了闻,知道是寻常的安胎药,却不知为何,常太医不但没用甘草,反而额外加了丁点儿黄连。

因冬雪还在偏殿,易楚不愿麻烦宫女侍候,自己端起碗硬着头皮喝了一口。

满嘴的苦涩,一直苦到了心里。

易楚咬牙喝完,放下碗,泪水不自主地滑下来,湿了满脸。

宫女惶然地问:“夫人…可是觉得不舒服?”

易楚摇摇头,只是流泪。而眼泪像是无穷尽似的,怎么停也停不下来。

宫女慌了,急切地说:“夫人且忍耐片刻,我去请太医过来。”说罢提着裙角飞一般小跑了出去。

很快地,常太医拎着从不离手的药箱从偏殿过来,瞧见默默哭泣的易楚,脸色似乎更沉了些。

宫女托起易楚的手放在床边,又搭了条丝帕。

常太医就势把了脉,冷声道:“夫人切莫太过悲戚,对胎儿不利。”声音里带了很大的怒气。

易楚抬眸,清清楚楚地看到常太医眸中的不满,瞬时明白过来。

但凡行医者,最恨的就是不遵医嘱,拿自己身体不当回事的人。

以前在济世堂,常听到易郎中苦口婆心地劝,“你这病症,要是听我的好好吃上三剂药,休息几天就能好利索,你看你蹉跎这几天,不但没好,反而又重了。”

现如今常太医对她,恐怕也是这种心态吧。

易楚完全能了解这种感受,忙拭了泪,低声道:“多谢太医,我受教了。”

趁着常太医去给易楚诊脉,赵十七起身告辞,“娘娘今日不得空闲,我就不在这里裹乱了,改天再来陪娘娘说话。”

太后凝神看了赵十七两眼,颓然挥挥手,“去吧。”待赵十七离开,“哐当”一声将手里的佛珠串儿拍在桌子上,恨恨地说:“一个两个都不是省心的玩意儿。”

声音很大,屋里侍候的宫女都胆怯地低了头,肃然而立。

顾琛上前抬起太后的手揉了揉,“娘娘仔细手疼,为这些人生气不值当,别气坏了身子。”

他明白,太后这次的怒气纯粹是因为赵十七。

赵十七这人,说她傻吧,着实是委屈了她,以前她为了讨好皇后不惜给皇后当枪使,处处针对易楚,真不是傻到没边儿的。

可要说她聪明,却是糟蹋了“聪明”这两个字。

跟在太后身边这许多日子,她多少也应该知道太后是个心善的,而且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孩子,太后平常没少遗憾宫里就缺个承欢膝下的孙儿。

易楚出了事,不管真假,赵十七于情于理都应该上前问候几句,可她却好,自始至终都站得远远的。说是漠视,一双眼却紧盯着现场的一举一动毫不放松。

尤其临告别时,她眼里是藏不住的跃跃欲试。

猜也猜得出,赵十七着急回家把这出戏将给平凉侯听。

从太后开始抬举赵十七,平凉侯就猜出嘉德帝对皇后隐约有了不满,再加上赵十七必定要进宫的,跟皇后必然要成两立之势。平凉侯一直惦记着能抓住陈家的把柄在嘉德帝面前上点眼药,既表明自己的忠心,又为赵十七在宫里铺路。

这次的事情无疑就是个很好的由头。

赵十七太着急回家了,以致于脑子里根本没想到易楚,连句面子上的关心话都没有。

如此的寡情凉薄岂不叫太后心寒?

想必太后也不会再有多少真心放在赵十七身上了。

顾琛默默揣测着,手里却不闲着,将太后茶盅的凉茶倒掉,重新换过了新茶。

太后浅浅地啜两口,收敛了胸中的怒气,沉声问道:“小德子,你怎么看?”

问题问得无边无际,也不知是问易楚,还是皇后,或者是赵十七。

顾琛略思索,聪明地避开了方才的事,回答道:“…奴才觉得古话说得有道理,齐大非偶,先前就听说过不少人议论杜夫人。”

竟然说起五月末,易楚首次进宫时闹出的风波。

太后愣一下,也想起在京都贵妇间流传的话,不过是新任的杜总兵夫人如何地上不得台面,分不清冻顶乌龙,还有宫宴摆的菜有一大半叫不出名字等等,都是当笑话传的。

话头的缘起就在赵十七身上。

太后目光又沉了沉,“…论起姻缘来,虽说门当户对好,可要是两人有情有意的,照样过得舒心…齐大非偶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当年,她不过是五品官员的女儿却嫁到皇家,不也受过别人的非议。

甚至就连她走路步子快,都有人说她行为不端庄,不符合皇家礼仪。

而杜夫人出身市井,情况比她当年更凄惶吧?

转念间,对易楚算计自己的行为有了些许谅解之意。

常太医诊过脉后回来禀报,“杜夫人用了药后脉相有所好转,只是她情绪悲苦,心绪不宁…若长期下去,下官实不敢保…这几日还当卧床静养才好。”

不管是保胎还是养病,最忌讳的就是心情抑郁不得舒展。

这么浅显的道理,太后自然也知道,微微颌首道:“你先去吧,好好再斟酌几副方子。”

常太医应诺,提了药箱离开。

太后随后起身,也不喊人,径自往外走,顾琛急忙对宫女使个眼色跟了上去。

却是往暖阁的方向去,顾琛紧走几步,上前撩了帘子。

听过常太医的话,易楚知道自己实不该太过愁闷,心情已平静了许多,正要起身下地。

见太后进来,易楚顾不得鞋子未曾穿好,当头跪了下去,咬着唇道:“臣妇惊扰了娘娘,请娘娘责罚。”

太后见她眼圈红红的,神情却是倔强,宽恕的心又加了几分,面上却是不显,仍冷着脸道:“既已知罪,就罚你闭门思过半年,好好抄几卷心经。”

易楚头重重地嗑在地上,应了声,“是。”

太后叹一声,仍是冷冷清清地说,“起来吧。”

宫女眼疾手快地将易楚扶了起来。

太后再也无话,转身走了。

易楚对宫女道:“劳烦姑姑照顾我,还请把我的丫鬟叫过来吧。”

冬雪仍在偏殿跪着,没人叫她起,她也不敢擅自起来,直觉得双腿酸麻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才见到一个宫女过来,细声细气地说:“杜夫人叫你。”

“谢谢姑姑,”冬雪一喜,想站起来却是不能,堪堪摔在地上。

宫女知道是跪得久了,上前帮她揉了揉膝盖,冬雪趁机将事先备好的荷包塞了一个过去。

宫女笑笑,“适才夫人已经赏过了。”却没推辞,仍然袖了起来。

揉了片刻,冬雪才感觉双腿又回到了自己身上,跟着宫女一瘸一拐地走到偏殿。

顾琛送走太后后又转了回来,正吩咐蜡梅,“唤软轿停在门口,好生扶着杜夫人,若有个差池,太后饶不了你。”

易楚看着顾琛直觉得眼泪突突地又往外涌,好容易压下去,尽量平静地说:“多谢德公公。”

顾琛冷声叮嘱道:“夫人好生在府里思过,切不可再有下次了…太后没下旨,就不要出来走动。”

易楚回答:“臣妇谨遵太后口谕,还请公公代我谢过太后教诲。”

她心里明白,这次太后是放过她的算计之罪了,让她闭门思过其实也是一种保护,让她好好在府里养胎,等过了半年,孩子差不多就该出生了。

顾琛在头前带路,蜡梅扶着易楚走在中间,冬雪腿脚仍不得力,跌跌撞撞地后面跟着。

见左右无人,易楚慢了步子,低声道:“胡玫成亲了…”

第148章 无题

顾琛身形顿一顿,声音也放得很低,“我听说了…上个月出宫给姐上坟,看到那两人了…跪在姐坟前哭。我没见他们…既然老天都肯给她一条出路,任她去吧。”

易楚沉默片刻,只听顾琛又道:“炜哥儿也老大不小了,该学着读书认几个字字,乡下没有好的先生,开了春我让我娘带他回城里住。”

易楚道:“我找人把先前的屋子收拾收拾?”

“不用了,”顾琛婉拒,“那里…没法住了,想在国子监那边另外买处宅子。阿楚姐,我想求你帮个忙。”

这话说得太郑重其事了。

按两家的交情,天大的事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何况顾琛先后帮过易楚不少忙。

易楚慌忙道:“有什么事尽管说。”

顾琛似是很为难,默了默才道:“帮我哥找个人吧…”

找个人?

应该是娶房妻室吧?

顾大哥生下来脑子不好,长这么大心性还跟个孩童般,说哭就哭,说闹就闹…这样的人要娶媳妇何尝容易。

顾琛低低地解释:“我想让炜哥儿科举,我娘年岁大了,家里没个女人操持着不行…不要勉强别人,我想总有些家境艰难的女人或者愿意,不求其他,只要能帮扶我娘洗衣做饭过日子就行…要是能有个一儿半女的就…再好不过。”

他想让顾炜科考举业,可是,即便顾炜能考中进士,有个在后宫当太监的兄长,他的仕途也不会平坦。

顾琛该不会是…

易楚悚然心惊,低喊道:“阿琛…你别乱来。”

顾琛笑笑,“阿楚姐,别担心,总还有好几年的工夫,或许以后有所改变也未可知。”

说话间,几人已走出慈宁宫,正午的暖阳照射下来,温柔地笼在每个人身上。

易楚抬眼看着顾琛,曾几何时,那个围绕着医馆打杂的孩童已长成了容颜清秀的少年,比她还足足高出半个头。

可身材仍是瘦削,双眼闪着难懂的眸光,只有落在她脸上时,才蕴出丝丝的笑意。

易楚忍不住心酸,顾琛却笑了。

阿楚姐还是晓望街的阿楚姐,真好!

**

俞桦背着手不断地绕着圈子,心急如焚。

都已经正午了,怎么还不出来,吴峰也没有信儿递出来。

夫人到底怎么样了?

他是不是该托人进去打听一下?

俞桦打定主意,正要向宫门走,就看到里面抬出来一顶软轿,旁边穿着杏红色比甲月白罗裙的不正是冬雪?

俞桦扬鞭一甩,赶着马车走了过去。

易楚已下了轿,披着大红斗篷俏生生地站在那里,神色平静如水,瞧不出半点端倪。

俞桦心头松了松,掏出荷包打点了轿旁的陆公公,才沉声问道:“夫人可安好?”

在宫门口易楚不好多言,只淡淡地“嗯”了声,踩着脚凳上了马车。

俞桦不忙着赶车,先吩咐护院回去报信,让厨房准备午饭,才跳上车,稳稳地扬起了鞭子。

车里的茶仍是温的,想必中间俞桦换过热水。

易楚长长地喝了两大口,又倒了一杯给冬雪,“你受苦了,我看看你的腿。”

“我没事,就是有点麻。”

易楚不放心,仍是让她掀开裤腿仔细看了看。膝盖处一片青紫,有几处已经沁出血丝来。易楚伸手一边按一边问,“疼不疼?这儿呢,只是麻还是麻中带了疼?”

冬雪一一答着。

按过几处,易楚舒口气,“好在没伤了筋骨,回去后用热水敷一敷,我给你几贴膏药,这几天什么都别干了,好生养着,别落下病根来,等上了年岁有你受的。”

冬雪知道轻重,急急地答应了。

俞桦赶车赶得飞快,却又极稳当,不多会儿就到了信义伯府。林槐与易郎中已得了信儿,都在门口等着。

易郎中很是心急,见马车停下,顾不上避讳直接上了车替易楚把脉。

易楚又惊又喜,又是哭笑不得,连声解释,“我没事的,爹,真的没事。”

易郎中不听她,仔细地诊了脉,才放心,半是嗔半是怒地说:“你呀,以后别像小孩子似的想起一出是一出,也累得别人跟着担心。”

易楚心里有愧,腆着脸问道:“外祖母与母亲跟着担心了?”

易郎中摇头,“没有,他们悄悄跟我说的,没当着你外祖母的面儿提。”

“那就好,”易楚讨好地笑笑,问道:“爹几时来的,等很久了?”

易郎中瞪她一眼,“早一个时辰就到了,他们急三火四地让我来…”摇头下了马车。

俞桦已将脚凳摆放好,易楚扶着冬雪的手踩了脚凳下来,瞧见门口等候的众人,心里确实有些愧疚。

可这事事先又不能对俞桦他们说,要是说了,他们定然不会同意,或者还会惊动杜仲。

她不想让杜仲跟着担心。

折腾一上午,易楚着实有些累,吃过午饭就昏沉沉地睡了。

冬雪却捞不着歇息,被俞桦叫到外院议事厅审问。因没得到易楚的吩咐,冬雪本不敢说,可俞桦跟林槐都是军营里待过审过细作的,对付冬雪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只是细细地分析了利害,还不曾用到武力,冬雪就后怕得冷汗涔涔,一五一十地交待了。

放冬雪回去歇息后,俞桦没有片刻耽误,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写下送了出去。

此时,不过未初时分,易楚在翰如院睡得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