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人很感动,握着齐太太的手说道:“委屈太太了。”女儿做的错事,让妻子舍下脸面来给人赔罪去。

“看老爷说的什么话,大丫头也是我女儿不是?”也就是名分上的女儿。

胡氏见齐太太带着礼物过来了,忙说道:“您太客气了。”其他的话,也不能说,毕竟那事儿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东边还有个梅氏是个听耳朵的呢。

“就当我是来走亲戚串门吧。”齐太太笑道:“还有当初我那小子的事儿,也多亏了你们。”这杜家人嘴巴也是紧,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起过。所以齐太太对他们印象很好。

齐太太是为了齐大小姐来道歉的,所以坐下没有多一会儿,就把事情给说了,“也是我们管教不严,让她说了那样的话,我们都觉得很对不起你们。老爷让我过来,一定要给你们赔不是。”

胡氏忙道:“齐太太您别这样说,姻缘的事儿,都是天注定的,既然这样,也说明他们两个人没有缘分,怪不得别人。”

杜家人明事理,这事儿就好办,所以齐太太是满意回去的,好歹都是在一起共事的,弄得关系不好,那就不成了。

而胡氏在齐太太走后,却觉得有些自卑,她跟那齐太太根本就没法比,人家帮着自己的丈夫应酬,连这种赔罪的事儿,也能做的八面玲珑的,相比较而言,她就是个村妇。

“娘,您跟她比干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再说了,什么事儿不能学?这个齐太太跟咱们不是一样的出身,但是还不是有很多人跟咱们是一样出自乡下的?”

啥事儿都有个适应的过程,自家娘现在已经做的很可以了,而且屁股决定脑袋,到什么位置,想什么事儿。这才是王道呢。

周慧见到杜榆过来看她,很是爱理不理的,周太太笑道:“这丫头就是这个脾气,你们小孩子自己聊!”

杜榆笑道:“怎么,你还生我的气那,你可是比我大的,还跟我计较?”

周慧道:“你不是和那齐大小姐好吗,怎么现在又过来找我了?不去找你的齐大小姐?”

你的齐大小姐?这要不是知道她们都是两个姑娘,还以为周慧在吃醋呢。

杜榆说道:“以前是因为有些事儿,现在事情办完了,所以就和那齐大小姐没有关系了。”

周慧听着也明白了,没有生气了,反而问道:“那齐大小姐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杜榆说道:“现在已经没事儿了,以后也和那齐大小姐没有关系了。”

周慧知道有些事儿不能追着问,知道杜榆不是真心要巴结那齐大小姐就好了。

“算你是个明白人,我开始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人呢。”

她以为自己和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做好友呢,这也太失败了!

对于齐大人想要把齐大小姐嫁给自家二哥的事儿,现在也没有成,何必到处说出去呢,让两家都没有面子,所以杜榆是不打算跟周慧说的,至于周慧以后知道了,那是她的事儿,杜榆是绝对不会跟人信口开河的。

解决了齐大小姐的事儿,真是浑身舒畅。本来杜二郎是不准备去县衙那边上学了的,只是后来齐大人知道了,找了杜有忠说了话,然后也还找了二郎,也谈了心,齐鹏举也请杜二郎继续跟他一起读书,最后才还是在县衙那边。

不过那以后,他们读书的地方,就专门有两个小厮守着,后院的人都不准进来。

免得又发生齐大小姐直接闯进来辱骂人的事儿。

只要齐大小姐,估计不到秋天是出不来了,这次的事儿一搅合,齐大人也不热心给这个女儿说亲事了,当初之所以给杜家提了这个事儿,也是觉得她破了相,心里有些怜惜,结果这怜惜成了撒泼了,齐大人自己都觉得有些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感觉,哪里还能给她继续说亲?

再说,这一次就够了,姑娘家的婚事,本来就是后宅的太太们说了算的,他这一次已经有些对不起太太了。

齐太太倒是无所谓,反正这次的婚事也没有成,老爷对自己更好了。

要齐太太说,这个大丫头,真是个祸害,嫁给谁谁家倒霉,好在她没有闺女,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女儿被这个大丫头给拖累了。

这大丫头的心倒是大,在她的心里,估计是自己能做娘娘吧。说不定还真是这样。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不知道这大丫头为什么就没有自知之明呢?

也不能放着她不管,不然自己这个当嫡母的,岂不是就要被人指指点点的了?

放心,她以后肯定会给她找一个‘好人家’的!

“请问,这里是杜有忠杜训导家吗?”有人在问。

“三叔?”杜榆刚从周慧那边出来,就看见自家门口停了一辆马车,这不正是自己的三叔吗?

“榆儿丫头!”杜有贤很高兴,这都多久没有见着侄女儿了!

“爹,娘,快出来,我三叔来了!”杜榆赶忙去喊人。

大家把马车给卸了,把马车上的东西都给抬了进去,那匹马也给赶进来了,三叔也不可能当天来就当天走的,毕竟这来回得十来天呢。

“又带这么多东西,多远的路啊,老三你这也太辛苦了!”胡氏让小叔子以后别这么老远这么辛苦的带东西来了。

杜有贤忙笑道:“没事儿,就我一个人,还赶着马车呢,这一路上也没有下雨,正好呢,都是家里的东西,娘说你们这里也买不到,就让我带过来了。”

有夏天晒的干豇豆,干辣椒,干四季豆,干茄子,还有干苦瓜等等,另外还给他们拎了一壶香油,这香油可是自家地里出产的芝麻然后压榨出来的,特别的香。

还有几十斤大蒜,今年新出的大蒜,到时候泡糖醋蒜,味道可好了,又嫩又有滋味。

“娘说你们这里肯定没有磨磨的,所以我们把今年收的麦子给磨成了细白面,给大哥你们带来

了。到时候包包子和饺子吃。”这次直接带了有四五十斤的白面呢。

“三叔,您歇一会儿,喝一碗绿豆汤。”杜榆把早早煮好晾着的绿豆汤给三叔端了一碗来。

杜有贤一口气喝了,然后自家侄女儿又给他端了水来,他洗了一把脸和手,果然舒服痛快多了。

唉,他也想要闺女了,有闺女多好啊,又乖巧,又贴心的,哪里像小子们,天天弄得跟泥猴一样。自己都顾不过来呢,哪里还能顾着爹娘?

“咱爹娘都好着呢,那些长工做事儿也挺卖力的。咱们地里的庄稼长得比别人都好,娘在你们走后,还买了十头猪,现在也有百十来斤了。”

杜榆心道,自家奶奶果然是闲不住,看看,这不又开始养猪了,不过也不怕猪没有吃的,他们各自种了好几亩的红薯和玉米呢,到时候都可以喂猪吃。

“三叔,四郎和樱儿都好吧,我怪想念他们的。”杜榆问道。

“都好着呢,两个人都可着劲儿的长,胖乎的不行,也是他们赶上好日子了,出生在好的地方。

”要搁前几年,估计吃的饱都成问题,所以杜有贤知道这都是因为大哥而得来的好日子,他才不会觉得不公平呢,要是他,根本就不能把一大家子过成现在的日子。

等杜榆去给三叔准备房屋去了,杜有贤对他大哥说道:“大哥,娘说,二郎和榆儿的婚事,你有什么打算?好多人都上门问这个呢。”

他们兄弟几个的婚事都已经完了,现在就盯着大哥几个孩子的身上,大郎是已经定了亲了,还是人家县城的小姐,他们不敢去争,但是二郎和榆儿,不过是小儿子和小女儿,有些人就已经瞄上了,趁着这杜举人还没有当官,赶紧给定下来,以后大家好互惠互利不是?

齐氏都不胜其烦的,直接说,他们的婚事由他们父母自己做主,这才消停了。

 

109 好事儿

对于二郎和杜榆的婚事,杜有忠心里是有些打算的。

二郎现在已经度过了这个危机,目前看来,也没有什么人来说亲了。

何况,男子的亲事,也该是男方主动,这次齐大人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女儿,所以来了个女方主动,就是这样,也是想着男方这边来个主动提亲的,好在后来事情没有成,所以青阳县目前看来,也没有人乐意和二郎结亲了。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点内幕消息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跟县太爷抢人,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

虽然县太爷的打算没有成,可是好歹也是有了个影儿,没有人乐意去惹一声腥的。

至于榆儿,目前还小,前面有二郎顶着,就是推迟也有好借口。

等过两年再说吧。不能别人逼着,就随便给儿女们把婚事给定了,那样岂不是耽误他们一辈子?

“家里就是你们几个多多操心了,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就直接给我带信。”杜有忠对三弟杜有贤说道。

“唉,大哥,我知道了,大哥,你过年回不?”杜有贤问道。

“肯定回的,不过估计要赶到年三十左右才能到家了。”

县学也是属于官府的,不到小年过后,是不会关闭的,不像书院那么放的早。毕竟人家县太爷还在县衙里呆着呢,你要是腊八就关了,那岂不是比县太爷还要舒服?

“能回去就好,我跟爹和娘说了,他们一定高兴!”

杜有贤在这边呆了好几天,大郎和二郎带着他把整个青阳县都逛了一圈,胡氏这边也单独买了好多东西,给家里人带回去,这也是她这个当儿媳妇的一片孝心。

等杜有忠把银子给杜有贤的时候,杜有贤忙说道:“娘说了,就知道大哥你会给银子,她说了,家里不需要,让大哥你好好攒着,以后也好上京城呢。”

齐氏手头上有钱,就不要杜有忠的钱了,也知道一个人在外面,什么都需要花钱,哪里还要儿子的奉银?

杜有贤也是听话的好儿子,所以坚决不要,没办法,胡氏只好又多买了些东西,让杜有贤给带回去。

老人家节俭一辈子了,哪怕日子过好了,也舍不得吃点好的,也就是他们买了,爹娘才会怕浪费吃了。

县衙里的文书家里出了事儿,需要请假一个月,县太爷齐大人就请杜有忠暂时帮帮忙,代替这文书做了这一个月。

文书的工作,无非就是整理整理县衙日常的资料,还有给县太爷润润笔什么的。当然,和县太爷接触的更多了。

文书是一点儿品级也没有的,说起来,有些像现代的秘书之类的。

但是县太爷身边的秘书,那也是个好差事不是?

杜有忠不过是暂代,且身上还有举人的功名,别人也不会刻意和他过不去。

因为他还是县学的训导呢,说起来比文书的名头也要好一些。

有人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些,不过杜有忠倒是很认真的把这一个月的文书给做的好好的。

等文书从家里回来后,也给他交代的清清楚楚,才没有去沾惹这个事情了。

那文书最开始还担心自己的差事被人抢去了,现在看这样,也是放心了不少,对杜有忠也很客气。

又觉得县太爷对自己也很好,不然怎么会找杜训导来做这个事儿,人家杜训导可是举人老爷,比他这个只会认字,还是托关系找来的人要强的多吧。

反正文书认为是齐大人为了给自己保住这个差事,所以才让杜有忠去暂代这个事儿的,于是以后对齐大人更恭恭敬敬的了。

这天,李文书特意买了几斤熟肉,还打了一壶酒,专门过来看望杜有忠。

从他回来,和杜有忠的关系好多了,衙门里的事儿,也会告诉杜有忠。

他也住在县衙那边,不过只一间房,家里的老婆孩子都留在老家呢,也就是沐休了才回家看看。

吃饭什么的,就是对付着,不想杜有忠,这还拖家带口的都在县城里。

“嫂子,叨扰你们了!”李文书把熟肉和酒给胡氏递过去,说道。

胡氏忙道:“什么叨扰不叨扰的,那么客气干什么?有空就过来,你一个人,估计也吃不好。”

李文书不好意思的笑了。不过他今天来,是找杜有忠有事儿的,身为文书,当然能提前知道些内幕消息。比如,今天,他和杜有忠喝了几杯酒,吃着肉,就说开了。

“县城的董家,杜大哥知道不?”李文书问道。

“董家?莫不是前几年青阳县的首富董家?”杜有忠有些印象。

“对,就是他家,以前是首富,可是自从董大户过世后,他那几个儿子不成器,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把个家产都给败的七七八八了。如今,董家的老二因为手头上不济,正要把自己得的一个庄子给卖了。杜大哥,要是手头上有钱,不妨把这个庄子给买下来。”

李文书不可能平白无故说这些话,果然李文书说道:“那董老二是个不善经营的,庄子被他弄得不像样。不过,如果到了杜大哥手里,就会很值钱了,那庄子的地也好,我知道大哥家里人都是种田出来的,你庄子有好几百亩的地呢,还种满了果树,这种跟山地一样的地儿,收税也比普通的田地要少的多。而且他现在急需要钱,只要二百两就要卖了呢。可惜我手头上没有那么多的钱,不然我肯定买下来。”

杜有忠说道:“李兄弟要是真想买,我可以借给你钱。”

李文书忙摆手,“杜大哥,可别,就是给我买下来,我家里人也不善经营,到手里也是废料。”

李文书在县衙里整理文书资料,关于土地买卖这方面也能看得到一些了,特别是这种大买卖。有的还需要在官府登记呢。

县太爷是一县之长官,当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掺合这土地买卖了。特别是,他估计明年就要回京,青阳县的庄子他要了也没有用。

杜有忠问道:“县丞大人没有这个意思?”

李文书笑道:“杜大哥,说了也不怕你笑话,周县丞还看不上这么个小庄子呢。”

“至于县尉大人,他也不耐烦这些土地的出息,而且和董家还有点矛盾,更不会买了。”

所以李文书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给杜有忠带信来了。也是交好杜有忠的意思。

“大哥如果想买,就趁早,董老二不想交给牙行让牙行再赚一道,所以就托了关系。”其实李文书也是托关系的其中一个,董老二承诺了,庄子卖出去后,会给他五两银子的好处费。

李文书虽然只是个文书,可是人家是县衙里的人,认识的有钱人也多,李文书一是想卖卖人情给杜有忠,二是也自己赚点钱。

李文书带来的消息,杜有忠给家里人都讲了,杜大郎说道:“爹,我出去打听打听那个庄子的情况,如果可以,咱们买了也未为不可。李文书那边的面子也全了。”

李文书那边是什么性子,他们在这边都大半年了,也是知道的,这其中他肯定要赚点介绍费了。

不过他家里老娘一直生病,不赚这样的钱,就不好维持。

而且李文书顶多是做些这样的事儿,那种特别厉害的事儿,他是不敢掺合的。

杜有忠点头,“好,打听好了,咱们就接着说。”

胡氏道:“那庄子不会有问题吧,不然怎么二百两就买下来来?”胡氏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

“娘,所以大哥才要去打听,爹和李文书是同僚,就是骗,也不好骗爹的。”杜榆说道。

不然以后怎么混下去?

杜大郎用了几天去那边庄子打听了,发现真没有什么问题,胡氏这几年攒的钱也有二三百两了,一下子拿出来二百两,这也心疼,不顾丈夫说要买,她就是要支持啊。

出了钱,在县衙里立好了契书,那座庄子就成了杜榆家的了。杜有忠还没有告诉齐氏他们,趁着沐休的时候,带着一家子去了这庄子,佃户也见了,杜有忠也发话了,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不会把他们的地收回来,好在这庄子也不算大,顶天了,就是两百亩左右,一个庄头也是老实巴交的,在见了新主人后,也不敢隐瞒什么,把庄子的状况都给说了。

只是说到有一片地是寸土不长的,前一段时间还发烧了!

发烧?这倒是奇怪了,杜榆都有兴趣去看了,这地还发烧?

那庄头就带着新主子去看那一片地儿,果然是一点儿草都不长的,而且现在天气变凉了,还隐隐的有蒸汽出来。杜榆用手一摸那片地,直接就是烫的,这该不会是要火山喷发的预警吧。

可是又不像,杜榆想着现代看得火山要喷发的时候,会从地底下冒出灰尘和烟,能蔓延周围几公里呢,还持续好几天,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110 上当?

胡氏看着这光秃秃的地方,真是把李文书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叫啥事儿啊,果然便宜没有好货!难怪这么勤快的过来给他们说这个事儿,原来这庄子就根本是有问题的。

而大郎只能打听表面,里面有这么一片是这个情况,他肯定打听不出来!

“爹,这地上是热的,会不会地下的水也是热的?”杜榆问道。

杜榆想到了一个可能,这不会是出温泉的地方吧。那董家肯定不知道这玩意儿,还以为这块儿地要废了,所以才急着低价卖出去,听这庄子上的人说,还恐怕把这一大片都给感染发烧了,所以才会急冲冲的。

杜大郎给自家爹和妹子都使了眼色,杜榆也不说话了,而那庄头却很忐忑,生怕新主子拿他们出气,毕竟买了个这样的地,以后肯定是亏的。他们这些人都给留了下来,成了新主子的出气筒了。

杜有忠对庄头说:“先按照以前做吧。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庄头才松了一口气。这就好,他还准备迎接新主子的怒火呢。

胡氏这心里不得劲儿的很,从庄子上回来,就郁闷的不行,二百两啊,就这么浪费了!真是太亏了,那得赚多少时间才能弄到啊,胡氏把李文书在心里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人太不是东西了,合着伙的骗他们呢!

“娘,别生气,听爹和大哥说,说不定咱们这次要赚了呢。”杜榆忙安慰胡氏说道。

“这咋能赚了啊,那片地完全无用了,还说不定传染给别的地儿,到时候那一块就一点儿庄稼也不出了。”胡氏没有那么乐观。

杜二郎说道:“我怎么看着那地方像是书上写的出温泉的地方呢?”

温泉?胡氏不懂什么是温泉,因为以前在乡下地方,根本就没有说过这东西,何况,她也不看书的。

“就是从地下面出热水,人能泡澡,还能祛病呢。”杜榆解释说道。

但是也有可能什么都不是。“董家的人难道没有懂这个的?还有李文书,他也不懂?”这要是温泉,那肯定就舍不得卖了。不会便宜了他们。

杜大郎说道:“我问过那边的佃户了,说是有段时间,董家的人也带着人过去挖了的,只是没有挖出来。所以我觉得董家的人肯定认为那片地不是温泉了,毕竟真要挖的和水井那么深了,就根本不是温泉了。”

所以说,董家的人觉得这肯定是土地发烧了,所以认为是会感染别的地儿,于是就低价想卖出去了,李文书就成了中间人,帮忙介绍。

胡氏听了,更恨这李文书了,“他也太不是东西了,坑谁不好,就坑熟人?以后他还有脸见我们不?整天大哥长大哥短的,这就在背后捅刀子呢。“

杜有忠说道:“李文书应该不会那样做,这样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只为了一定而介绍费,就来坑一个举人,而且还和县太爷关系不错的举人,李文书不会那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