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杜榆现在已经和大表哥定亲了,但是因为都是至亲,也没有说,要避开婆家,不让杜榆过去的意思。

胡大舅家的房子现在也翻新了,围墙用的都是青砖砌成的。

因为人口不多,虽然东厢西厢也都盖了,只是暂时没有人住。

胡姥娘现在见到杜榆,那是高兴上头,也多了一层别的意思。

因为杜榆以后还是她的孙媳妇呢。

只是要是以后她知道了胡鑫不是她亲孙子,会怎么样了?

胡大舅是准备一辈子不告诉胡姥娘的,而胡鑫也是如此。

哪怕以后真的找到了亲爹娘,也不会让胡姥娘知道实情的。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善行。

作为自己拿出去送给别人所做的鞋子,杜榆在自家娘的‘看管’下,给舅母舅舅,还有姥娘都做了一双鞋子。

季氏笑着对胡氏说道:“前儿我还羡慕你有儿媳妇做的鞋子,没想到现在我也有了。”说完就当场穿上了。

对于能让外甥女当儿媳妇,季氏是一百个满意的。脾气品性都知道,大家在一起过日子也不会出现什么矛盾。而且,说不得她还有小私心,那就是不管以后如何,鑫儿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

表姐胡玲的亲事也定下来了,是胡家棚里正薛家的二儿子,薛家的条件不错,虽然里正不入流,但是也管着一个村里的各种事儿。

家里也是青砖瓦房,季氏对胡氏说道:“薛家那二小子,也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人也活泛,咱们小玲就是话不多,两个人刚好能相互补一下。”

胡氏对薛家的二小子还有印象,毕竟她也是胡家棚出来的,每年也能回几趟娘家呢。

“镇上倒是有几家过来说亲的,只是我们小玲的性子,嫁到那种人家家里,也是自己过不好,还不如就在一个村里,大家都看着,也不会出啥事儿。”

疼爱姑娘,所以尽着姑娘的性子找,镇上都是那种有钱的人家,虽然也有几个铺子吧,但是听说那些人家,家里的规矩严,到时候小玲嫁过去,还不尽吃亏了?

虽然她有个当举人的哥哥,可是这日子是自己过的,人家当婆婆的要对你讲规矩,她哥哥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盯着吧。

胡氏点头,“这话说的很是,一个村里,抬头就看见了,别人也不敢欺负。”

有闺女的人家,都知道,这嫁到婆家,首先就得是婆媳关系,婆媳关系不好,那这日子也就不会怎么好的。

她们见过的事儿也太多了,婆婆磋磨儿媳妇的事儿,还少吗?

胡玲是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长大的,胡家这边,婆婆和媳妇相处的很好,根本没有红过脸,但是不代表别人家不这样。

作为都已经有未婚夫的杜榆和胡玲,自然是在一起,不过两人都没有打趣对方,毕竟嘛,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胡玲也不是喜欢开玩笑的人。不过听说薛家的人过来拜年了,胡玲脸上还是悄悄的红了。

杜榆看见表姐这样,就觉得自己的脸皮真是厚啊,她都到未来婆家了,也没有说脸红脖子粗的。

胡玲和薛家的二小子是一块儿长大的,不过这次是薛家二小子的娘带着薛家二小子亲自过来了。

都是熟人,说话也没有什么放不开的。

季氏也留薛家的人在家里吃饭,薛里正家的就没有客气,而杜大郎和杜二郎就陪着舅舅一起赔薛家二小子吃饭吃酒。

这是招待未来女婿呢,都是不客气的。

薛里正家的说话也很爽朗,对于能结这门亲,心里自然是快活的,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胡鑫是举人的原因在内。

但是呢,就是胡鑫没有中秀才之前,胡家的条件都很好,就是和他们结亲,也是门当户对的。

她大着胆子来提亲,还以为不成的,因为有很多条件比他们好的多的,都上门提亲了,可是最后竟然成了。这让薛里正家的是高兴的很,想着,以后肯定对儿媳妇要好。

说着说着,这就商量起了能不能把婚期定下来。

毕竟两个人年纪都差不多了。是时候可以成亲了。

季氏因为都是在一个村里,女儿的年纪也到了岁数了,早嫁晚嫁都是一个意思。

虽然鑫儿的婚事还没有成,可是也有不少妹妹先嫁人,哥哥在后面的。

而且,这边胡鑫是特殊情况,为了读书考功名,晚几年就晚几年,也合情合理。

现在是知道订的是谁了,更没有人逮着问为啥胡鑫不成亲了。因为他未婚妻岁数不到呢。总得等他未婚妻长到可以成亲的年纪再说婚事吧。

只是这样一来,也不能耽误了胡玲,胡玲是女孩子,真的成了老姑娘了,就说法不好听了。

季氏对薛里正家的说道:“总得等小玲的哥哥从京城回来再说。等他回来了,我们都好商量,咱们这住的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什么都好说。”

薛里正家的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笑道:“那是,咱们这住的近就是好,我这开春了,就要再把房子给起一起,到时候给他们小两口在我们旁边起一个单独的小院,中间开道门,就跟独门独户一样。”

说的是她二儿子,这现在住的房子,是不可能给老二了,但是为了补偿老二,所以就给他再起几间房子,免得以后兄弟之间有了矛盾。

季氏听了也高兴,忙说道:“那他大嫂子那边?”

毕竟是单独给老二盖房子呢,作为大嫂子的,看见了会不会有意见?

“这是我们全家商量好的,当初老大成亲的时候,也给他们盖了房子的,我这也不是偏心眼,没有问题。”薛里正家的表示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又看到胡氏,这胡氏是个有福气的人,儿子现在都是秀才了,丈夫早早的是举人,现在还去京城里考试去了。

说不定以后就是官太太呢,又她女儿以后还要嫁给胡鑫,这一来就是举人娘子,是自己二儿媳的嫂子,这关系,不好好的交起来,那就是对不起自己。

薛里正家的能说会道,这一顿饭是宾主都满意。

他们这次还在大舅舅家里住了一晚上,晚上不时的有胡家棚的人过来串门,胡氏还问了嫂子,是不是要买几个下人之类的。

季氏说道:“咱们就这么几个人,要是真的都有下人了,那天天真不知道要干啥了!不过,鑫儿说了,到时候会给我们找个管那些佃户的,咱们家里没有懂种地的,还是找个内行人管着比较好。”

投奔过来的佃户也多,这到时候要收粮收租的,总得是需要人的,另外还有几个铺面,已经租出去了,季氏觉得,自己外甥女怎么还不长大了,她嫁过来了,这事儿就没有那么烦人了。

女儿小玲是对这些事儿不通,小儿子还小呢,如今就是丈夫天天忙得不行,“我是现在也头疼,地里的事儿,我压根就不怎么懂的。”

她在娘家的时候,地也少,主要是在家里操持家务,嫁到了胡家来,这边丈夫是兽医,地更是少了,如今这么多的佃户,她真的觉得又是不适应了。

胡氏说道:“舅舅家那边不是儿子多吗?不如从那边找一家子过来,给工钱,让他们管着地里的活儿。”

季氏想了想说道:“你大哥那边也考虑过,咱们过好了,总不能连亲戚也不帮衬帮衬,等过年后,我们再说说吧,就怕他们不想过来。”毕竟在自己家里过的好好的,突然让人到陌生的地方,也是不好。

胡氏说道:“都是在外面赚钱,我看他们都挺乐意的,不过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说法,肯定考虑的不怎么全面,不如让大哥和鑫儿商量商量。”

人口少了,也是个问题啊。胡大舅这边,连个堂叔之类的都没有,是几代单传呢。

不像杜家,人口多,连祠堂都能修起来。找人帮忙,也还要选才成,这边是人口严重不足。

真是人多有人多的难处,人少有人少的难处了。

初三从胡大舅那边回来,齐氏的哥哥那边也来人过来看望他们了。陈杜氏那边,没有亲自过来,但是也派了儿子和儿媳妇过来了,这几年,和陈杜氏的关系,就那么不远不近的处着。

他们都觉得,这样相处也不错,免得太近了,大家都觉得别扭,最开始陈杜氏还想着能更近一步,不过事实证明,那样是不成的。陈杜氏是个精明的,几次试探后,就不再那样了,也不让陈玉儿再到这边来,免得关系就雪上加霜。

陈玉儿这次也没有来,以前是嫌弃他们是泥腿子,现在是觉得对方是举人了,身份上比他们高,她来了,还要伏低做小的,那样不符合陈玉儿的性子。

 

152 京城会试

齐氏的娘家侄子来了几个,齐家的几个表舅舅,长得都很憨厚,这几年从杜家也得了不少好。

但是人家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人,每次到了收获的时候,都会把自家种的粮食,像绿豆,红豆之类的给他们这边抗一袋子,说是让他们尝一尝鲜。

虽然这东西不值钱,可是比那些单纯的只为了过来要好处的人不好多了?至少人家懂得回报。

陈杜氏这次过来的是二儿子陈二爷,这位陈二爷说话倒是风趣,也没有提什么别的事儿,就单纯过来给舅舅舅母拜年的。每次过来态度也特比好。

因为陈家现在的身份,肯定比不上杜家了,所以要是还摆高姿态,那是得不偿失的。

看见杜有贤还有豆腐作坊,就跟杜有贤商量,他们陈家在镇上也有酒楼,所以也想在这边订豆腐,陈家每天都有人过来取,他们陈家也有马车,过来运货不成问题。

正常的生意买卖,杜有贤和家里人商量了,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行的,所以就和陈家有了这方面的来往。

只要不是单纯的收取别人的好处,那就是可行的,这正常的生意往来,也没有什么可以忌讳的。

杜家这边出豆腐,那边陈家付钱,讲究的是你情我愿。

陈二爷还知道要结个善缘。毕竟,如果不是他娘早年做的有些过分,现在这边按说应该是和他们最亲近的,杜有忠也是陈二爷的亲表哥呢。

过年就这样在吃吃喝喝走亲戚过去了。因为杜有忠不在,总觉得没有以往过的热闹。

正月一过,进入二月,胡氏就给楚家送了大定礼,表示这要送聘礼的时候快要到了。

现在胡氏一点儿也不担心没有钱送聘礼。齐氏也表示,这是孙子辈的第一个,肯定是不会少钱的。

家里定的标准是大郎这次成亲用二百两,这在乡村里,可真是大手笔了!以前娶个媳妇用几两就可以了,如今二百两,这还不包括杂七杂八的,光聘礼就得用上二百两,另外那些皮子和海干货等等,也都可以送到楚家去。作为聘礼的一部分,还有比较讲究的五色谷物等等。

不过杜家的人对此都没有意见,毕竟大郎人家已经是秀才了,娶得还是楚家的姑娘,多用点钱,也是应该的。不然楚家那边不好给姑娘出嫁妆了。因为嫁妆是跟着聘礼走的,要是比聘礼多的多,那就是瞧不起对方了。

于是这边杜家送去的聘礼还是可以的,楚家旁支有些想看笑话的,看了这送来的聘礼也不啃声了,这年头,能出这样一份聘礼,比一般人都强。

要知道有的人家,一辈子都赚不到二百两银子呢。

聘礼过后,就等着杜有忠那边的消息了,或者说,是等他回来,就可以操办婚礼了。

因为杜大郎是长孙,虽然他们以后大部分时间是要在县城里住着,但是齐氏和杜老爷子商量的婚礼还是在乡下办,也可以祭祖,还可以婚后就直接进祠堂。

当然,孙媳妇的嫁妆,除了容易带的,其他的都可以放在县城的房子里。这一点齐氏他们没有意见。

但是不能一点儿嫁妆也不往乡下搬,那样会很没有面子的。

楚家也同意了这个方法,邵氏的意思是,既然要有面子,那么成婚那边搬到乡下的嫁妆,那就是得让人眼前一亮的,像什么绸缎那,首饰啊,这些都可以摆在明面上嘛,大件的家具也可以搬一套过去,大家看了家具了,就没有话说了。

杜家这边出了二百两银子的聘礼,他们这边得翻番,至少是四百两的嫁妆,这也是楚家的规矩,不能只拿着人家聘礼的数目当嫁妆,那样岂不是一点儿也没有陪送给姑娘家?

至于私底下邵氏给的,别人也不会多问。

胡氏这忙的不行,没想打娶儿媳妇这么繁琐,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办,哪怕有李大壮家的帮着,也是不行。

就是杜榆,也是没的嫌。登记在册,然后找人采买窗帘子,被面等等,还有,找了裁缝,给全家每人都要做一身衣服。

这个事儿杜榆是很重视的,齐氏最开始说的是,发给大家料子,让大家自己做,可是杜榆还是说服了奶奶,毕竟这次大哥成婚,要来的人很多,还是让县城里的成衣店的裁缝给大家订做,那样款式和样式都不会显得土气。

也是给家里人撑面子的意思,毕竟,几个婶子是会做衣服,可是那款式都很老,别人看到了说不定心里还会笑话呢。

齐氏咬了咬牙,也就同意了,杜榆就带着人过来杨柳村专门挨个给大家量了。

能做新衣服,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请来的还是县城里的裁缝。所以全家老小都很高兴。

不过杜榆跟齐氏商量,给长工们也做一身衣服,料子可以不要好的。“毕竟是大哥的喜事,对长工来说,也是少东家的喜事儿,他们也是来帮忙的,穿着新的,也能让别人觉得咱们家对这些人也好。”

齐氏想了想,勉强同意了,其实她也知道,这很多大户人家办喜事儿,上上下下的奴才也是有新衣服可以换的。

只是知道归知道,可是还是心疼钱那。

长工们知道自己有一套新衣服,那干劲儿就更十足了,觉得这样大方的东家,真是很难得。

想别的村里地主家,那长工就是干了好几年,都不会给扯一身衣服的。

所以春耕的时候,这些长工们更是卖力干活儿,杜有德和杜有全看着句舒坦那。

而县城里的兰桂坊成衣店,接到了杜家的这个生意,也没有轻慢,虽然杜家是后来才起来的,但是看这势头,那真是会越来越好的,现在她们也不当赚钱,就当结个人缘。

京城里的杜有忠,在进入三月的时候,就开始三场的会试了,关在贡院里,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过对于久经考场的杜有忠来说,那真是已经习惯了,何况,这京城贡院的条件比省城要好多了。

九天的考试完成,他从贡院出来,胡鑫和长福都在外面等着呢,还有楚家的下人也一起等着楚家大爷楚清源。

不过看杜举人这么快就出来了,而他家大爷还没有个踪影,就不免着急了,还怕自己几个看走了眼,把人看丢了。

杜有忠说道:“不用着急,一会儿楚兄就会出来的。”

这话还没有多久,那楚大爷楚清源就软着腿出来了,这虽然开春了,可是京城比他们云阳县要冷多了,他在里面九天,真是冷得不行,还要用脑子想,这一出来,那憋着的一口气就已经泄了。

好不容易被自家的仆人给扶上了车,看见一旁的杜有忠虽然很疲惫,可是比他不强多了?

“杜兄,你这比我强多了,我是考一次怕一次啊,”当时去考举人,他也是一出来,就这个德行了。

杜有忠说道:“从小干得体力活比较多,身体还可以。”

楚清源就是嫉妒也嫉妒不过来啊,他从小哪里干过什么活儿,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是上了学堂,那什么君子六艺,也就是糊弄人的玩意儿,加上主要精力都是读书,所以这身体嘛,可以想象,文弱书生可不就是说的他这样的?

而杜有忠呢,小时候要干农活儿,就是在镇子上当帐房,有时候还要抗、扛那布料,一百多斤的,说扛就扛,身体早就锻炼出来了,比一般读书人要强多了。

会试过后,要十来天才会公布榜文,所以这十来天,杜有忠和楚大爷都在等着,楚大爷也问了杜有忠考试的情况,因为他也没有底,不知道能不能榜上有名,这次他可是真的很用心了,而胡鑫呢,在杜有忠把今年的科考题目给默下来后,自己在做文章呢。

楚家在京城里也有亲戚,会试过后,都派人过来问安了。

楚大爷都不想出去了,因为他心里紧张,不知道结果,他也没有心思出去走亲访友。

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天后,早上贡院那边就要贴出来榜单了,楚大爷更是紧张了,这时候,是楚家的人去看的,长福也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家老爷的情况,他现在也认识了一些字了,对于自己老爷的名字和籍贯,那是记得很清楚的。

而胡鑫,就带着长福去那边看去了。

结果真是人山人海,有的人为了挤在前面,都把鞋子给弄掉了,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高兴的快要发疯了,嘴上一个劲儿的喊着,“中了,我中了!”

还有的就哭天喊地的,那是没有中,名落孙山的。

楚家的家丁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冲到前面,长福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冲到了榜单前面,挣着一双大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终于在榜文的中间看到了自家老爷的名字,他还害怕是同名同姓的,又看了籍贯,是云阳县的,这才大呼,“我家老爷中了!我家老爷中了!”

长福终于知道刚才那些要死要活的人的心情了,这真是中了就是天堂,没中那和下地狱的感觉也差不多了,一次会试,不仅是需要三年的时间,更是要花大笔的钱财,家中不富裕的,根本就禁不起折腾!

胡鑫听到长福高喊,自己也忍不住开心的笑了。

长福好不容易从那人群里挤出来,跑到了胡鑫面前,恨不得跳起来,“中了中了!”

没想到有那榜下捉婿的,看见胡鑫和长福,长福一看就是下人,胡鑫呢,长得就像个主人,这当下人的和主人说中了,就以为是胡鑫这个人中了。

这捉婿的人一看,这么年轻就中了进士,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立马就围过来好多人,把长福和胡鑫给围住了。

长福的小身板一下子挡在了胡鑫前面,喝问道:“你们干啥?”

那一群人都叽叽喳喳的,大概意思是,我们是京城谁家的,我们家小姐年方二八,家里有多少资产,还有家里有谁在京城当官。目前呢,我们小姐还没有许配人家,正等着一个可心的女婿。

意思就是说,我们家看上你家主子了,赶紧的,跟我们走吧,以后有多的不得了的荣华富贵和美娇娘等着你!

153 旁敲

“啥?你们想抢人那,我跟你们说,我家老爷才刚中了进士,这是我家姑爷呢,你们可别想美事儿!”长福可是要捍卫自家主人的主权的。

“切,我还以为是他中了进士呢,搞半天,是人家的岳父中了进士了,这样的人我们也不稀罕!”长福的话出口了,这围着的一群人都散开了,不是进士,是进士的姑爷,这样的人要了有啥用?

就说嘛,这么个年纪,就不像是能中进士的。

楚家的下人也回来了,他们也高兴,因为他们大爷也榜上有名。

只是楚清源一听自己的名次,都二百多了,这殿试过后,那肯定是赐同进士了。

而杜有忠是一百多名,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二甲进士。

刚都有一拨来报喜的人了,打发了赏钱。楚大爷叹了一口气,心道,同进士就同进士吧,好歹楚家也有人脉,到时候不愁找不到一个差事。

不过杜有忠确实是有本事啊,难怪自己的父亲要和他们家结亲,人家就是稳妥,每次都是有准备,每次考试都没有落空。

“杜兄,恭喜恭喜!”

杜有忠道:“同喜同喜。”能榜上有名,都是很不错的,要知道全国那么多人,到最后只取了前三百名,还是三年一次的,多么的不容易。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考上。

而考上的人就准备五天过后的殿试了,殿试过后,就要分出一甲二甲和三甲。然后是打马游街,虽然一甲在最前面,最受人关注,可是后面的二甲和三家也是要跟着一起游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