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激动的是,游街过后的琼林宴,是皇上要招待新科进士的。

而之后,这新科进士们,要相互拜访,还有恩师座师等等,都是在给自己找关系,等吏部那边把新科进士的差事给安排好了,就要放新科进士们回到原籍,给这些进士们有足够的假期回乡祭祖,见亲人,这就是所谓的衣锦还乡。

要不然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要去科考呢,这份荣耀,那是千金难买。

地方官也得全力配合呢。

而楚家那边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了,对这个结果,楚院长心里有数,他的长子学问上一般,能中个同进士,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从京城发往各省的邸报也已经到达,各省又朝各州府发放消息和公文,对于自己管辖的州府,能出一两个进士,那真是觉得脸上有光了。

而云州知府李大人看着这公文,心里就乐滋滋的,他这个州府里还出了好几个新科进士呢。

尤其是这个云阳县,竟然出了两个。要知道全国也就只取三百名,全国二十几个省上百个个州府呢,一个州府能出一两个就很不容易了。

分到下面的县,能出一个,就更不容易了,这云阳县一下子出了两个,虽然一个是同进士,但是同进士也是进士嘛。

看来,这云阳县令管的真不错,这次的考绩肯定是优了。

云阳县?他记得他的一个小妾也是云阳县的?看来这云阳县出人才那。

而知府夫人李夫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对李大人道:“老爷,我看这其中的一个杜进士,不就是和杜姨娘是一个姓吗?莫不是有什么关系来着?”

知府老爷说道:“应该不能吧,要真是有关系,也不能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过来拜访我。”

按照知府老爷李大人的想法,也是一贯的想法,这要真是这个杜有忠有意用自己的亲戚来和自己攀上关系,那么绝对不会他从来不知道这个人那。而且,杜姨娘也从来没有说自己有个中了举人的亲戚。

李夫人想了想,说道:“是不是的,咱们也可以去查一查,万一真是亲戚呢?那岂不是怠慢了?”

知府老爷道:“不过是个妾室,就算是杜姨娘的亲戚,也不是我们的亲戚。”

李夫人听了这话忙说道:“老爷,我可不是那种小鸡肚肠的人,万一真的是杜姨娘的亲戚,这杜姨娘又在咱们家,到时候老爷也多一个关系不是?”

知府老爷听了言之有理,不过想着杜姨娘从来没有说这话,现在去问她,肯定是不成的,他手底下有人,这次去云阳县送公文,就顺便给查一查了。

一点儿要求也没有的,那很有可能就是和杜姨娘没有啥关系了。

只是等知府老爷让人把事情查清楚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妾竟然以前是订了婚的,还在快要成婚前就把婚事退了,就为了给人当小妾。

知府老爷可不认为自己有潘安貌,让女人要死要活的,再说,他以前也没有见过杜姨娘,这女子为了什么过来当妾,那还不明显?

知府老爷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贪慕虚荣很是看不上眼,尤其是还有婚约的,这要是杜姨娘的前未婚夫家里不乐意,直接把事情给闹出来,那么自己不成了强夺人妻的人了?

知府老爷对这个杜姨娘就心里有了芥蒂,尤其还知道,杜姨娘竟然和新科进士杜有忠是侄女儿和大伯的关系,还是亲的,“杜姨娘这一房早就分出来了,小的去打听,那边村里人都说,当时杜姨娘死活要去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杜家那边不同意,杜姨娘的爹娘就因为这个,要分出去了。后来和杜家那边的关系就一直没有恢复。”

下人是尽职尽责的说了自己打听到的。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杜姨娘就是从小就贪慕虚荣,她的爹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夫人见自己丈夫气得不行,就忙劝道:“老爷,不过是小事儿。老爷消消气。”

不过李夫人心里是乐和的,这个杜柳,觉得自己年轻貌美,很是笼络了老爷一阵子,把自己都不放在眼里,现在让老爷知道了她那么多不堪的事儿,依老爷的性子,绝对不会继续宠着他的。

李夫人是早就知道杜姨娘的事儿,不过她不会自己说,让老爷自己去查,那肯定效果会更好,现在嘛,这效果就出来了。

“真是混账!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知府老爷不知道在骂谁,也许是杜姨娘,也许是杜姨娘的爹娘。

“老爷,那这杜进士,咱们还要不要?”李夫人问道。

知府老爷摆手,说道:“现在没有那个必要了,我们送东西,那边还以为咱们是在羞辱他。”

有个当妾室的亲侄女儿,这边还上赶着送东西,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再说,他也不想给杜姨娘撑脸。所以最好是什么都不做。李夫人算是彻底放了心,免得老爷不知道内情,看着那杜柳的亲大伯成了进士,就对她更好了。

杜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夫人算计了,而且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亲大伯中了进士了,如果知道了,她肯定会炫耀的,因为在别人不知道他们几家的关系的时候,她有个进士大伯,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李夫人正是早早的就断了她这种可能。让李大人对她充满了厌恶。

再说云阳县这边,云阳县令许大人一看到这公文,真是恨不得高兴的跳起来,要知道,他这个县里有了两个进士,那么他这考评,只要不出现重大的事故,那就是优,上等!

说不定就有机会升迁了!从那年大旱,他被指派到这个地方当县令,这都多少年了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吗?

“把这公文贴出去,给楚先生和书院都报喜去!”这二位可都是和锦溪书院有关系的。

“来人,我亲自去给楚先生报喜去!”许县令整了整衣服说道。

“楚先生,恭喜恭喜,令郎和杜兄都已经成了新科进士,不日就要回乡祭祖,楚先生到时候可要给许某一杯喜酒喝喝。”

楚院长听了也喜上眉梢,“一定,一定,到时候许大人可一定要来!”

楚夫人知道儿子中了,那也是高兴,楚大奶奶更不用说,不过一听说自己的丈夫是同进士,她就有些郁闷了,这名字真难听那。

而且人家杜家那位是进士,这有对比才有差距,不过随后想想,她家有人脉,就是同进士,到时候找的差事也比进士要好呢。

楚院长对楚夫人吩咐道:“你亲自去给有忠家里报信去,他们这一直等着消息呢。”

楚夫人笑道:“好,我这就去!”

杜家是自己孙女的婆家,现在婆家有本事了,日子越过越好,还能和自己家相互扶持,楚夫人心里乐和着呢。

让大儿媳妇回家去准备准备,肯定一会儿公文出来了,报喜的人多着呢,她自己去给杜家报喜了。

胡氏听到丈夫中了,那也是高兴的不行。而随后也一波接一波的报喜的人来了,杜大郎在门口招呼这些人,楚夫人见孙女婿很干练,心里就点了头。

154 孺人

一时之间,听到杜有忠中进士消息的人,不管有没有关系的,都过来道贺了。毕竟锦上添花的事儿,大家都喜欢干。

楚夫人自己家里也有事儿,就先告辞了,胡氏让李大壮把二郎从书院给接回来,“去,赶紧回村里去,给你爷和奶报喜去!”

杜二郎很响亮的答应了,这边胡氏和杜榆都腾不开身,光街坊都来了很多,更不用说别的人家了。

杜榆带着小丫在屋子里登记,这来送礼的人更多了,东西也更多更贵。

屋子里都快摆不下了。虽然习以为常,杜榆还是觉得这年头,只要有了功名,就啥都有了。

再说杜二郎回去报了信,齐氏是激动的捂住了胸口,杜老爷子直接就大喊,“我儿有出息!我对得起杜家的列祖列宗了!”

他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现在他儿子都是进士老爷了,他还能有什么要求的?

而杜家的族长和族里有声望的人,都过来杜家这边帮忙,杜有忠是杜家的子弟,他有出息,那就

是杜家人有出息,给杜家族人都争光了。

几个辈分大的,都是在和杜老爷子说话,因为杜老爷子喜极而泣,根本停不下来。

杨柳村的人现在看杜家人的眼光,那就是仰视再仰视了,都觉得这杜有忠肯定是文曲星下凡,要不然怎么连皇帝老儿那边的考试都能考过呢?

呀,杜大老爷不会是见过皇上他老人家吧,这真是,真是神仙下凡那。

杜有忠中了进士,不管是县城里,还是杨柳村都忙忙碌碌的,听说杜有忠随后就会回来祭祖,杜家的族人商量着,怎么也得把杜家的祠堂再好好的布置布置?

而且把杜老爷子这一房的祖坟也给再规整规整。不然进士老爷回来了也不像话啊。

胡氏他们在县城忙了好几天,也都赶回来了,毕竟祭祖是要在杨柳村的。

如今已经快进入五月了,天气变热,还有人们火热的心,杜家这边整天都有来帮忙的人。

不过现在是谁也不敢说酸话了。

听说杜有忠杜大老爷这次就是正式当官了,还是皇上他老人家任命的,民不与官斗,这道理大家都懂。谁也不会那么傻的,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何况,杜大老爷好,他们杨柳村不是也好吗?而且,是他们杨柳村出了进士老爷啊,别的村里,想出还出不来呢。

所以杨柳村的人是自己也觉得扬眉吐气的时候。

“来了,快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就听见还有唢呐的声音,原来这进士回乡祭祖,还能允许有奏乐也是为了表示恩赏。

杜有忠在五月中旬的时候,终于从京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杨柳村,在村子口,秦德才,杜家的族长和族老们都带着人过来饿了,见到这官差,都跪下来磕头,毕竟他们都是白丁,杜有忠现在都是官身了。

而且,听说这祭祖,还有礼部的人跟着,虽然不如状元和榜眼还有探花那样风光,可是也是代表着礼部呢。

不过这些礼部的人看望杜有忠祭完祖,就赶回去交差了,今年是春闱,那么多人呢,他们礼部也忙不过来,好的地方,油水多的地方,自然是人人都想着抢着去。坏的地方,也就是那些不受重视的人才去了的,这中不溜的,就直接当出差了。

好在也能得点油水,也不算白走一趟了。

这次连云阳县令许大人都来了杨柳村,大家更沸腾了,要知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县太爷长啥样呢,现在自己县里的县太爷竟然到了自己村里,还不想办法看看?

也沾沾光呢。这些当官的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和普通人不一样。

“杜兄,许某先行回去,县里随时等着你赴宴。”许大人告辞。

杜有忠忙拱手说道:“许兄客气,杜某定当前来。”

好不容易没有外人了,杜有忠还穿着新科进士的衣服呢。听说这是打马游街的时候,给这些进士们做的,都是统一的样式。

齐氏摸着大儿子身上的衣服,真是百感交集啊,她这一辈子,真是值了!

“娘,这衣服以后就不穿了,我留在家里,您守着。”杜有忠对齐氏说道。

齐氏忙点头,“我一定好好收着,到时候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四郎人小,看着大伯就威严,对大家说道:“那我们以后见到大伯是不是都要磕头啊。”

“傻孩子,又不是在公堂里,在自己家里,你大伯就是你大伯,不过你不能调皮知道不?”齐氏因为高兴,说话都温和了许多。

而长福因为去了京城,正在跟他弟弟面前得瑟呢,说那京城的好玩好看的事儿。

李大壮家的说道:“得了,说这么多你口不渴啊,赶紧的,尽顾着玩了,有没有照顾好老爷?”

长福忙道:“娘,老爷和表少爷对可好了,经常给我买好吃的。”

“你就是个吃货!以后可要好好的伺候老爷一家子,明白没有?”

长福点头,这个道理他懂啊。长福本来还想说说,他家表少爷差点被人榜下捉婿了,只是想了想,还是不说算了,本来那些人也是无聊,认错了,而且狗眼看人低。只看功名不看人,一听说,表少爷不是进士,立马就跑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几天,杜有忠的应酬更多了起来,有时候喝的醉醺醺的,只是这不喝也没有办法,应酬中难免是要喝酒的。

倒是没有人不长眼色的,请杜有忠去花楼里喝酒,毕竟朝廷规定,这官员不能喝花酒。

不过,胡氏还听李大壮家的说,还有人借着机会,给自己老爷送女人。

把胡氏给气的,恨不得把那送人的人给打个稀巴烂。

不过杜有忠拒绝了,她总不能是还没事儿找事吧。

真是跟苍蝇一样,盯着就不放。这送女人的人,都不是什么正经玩意儿。

李大壮家的也是通过李大壮知道的,毕竟是李大壮跟着杜有忠在外面。

没过多久,齐氏也知道了有人送女人的事儿,齐氏和杜老爷子都跟杜有忠说道:“咱们家,就没有纳小老婆的习惯,你这有儿有女的,要那些玩意儿干啥?可不能自己就犯了混了。”

杜老爷子也说道:“胡氏从你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都陪着你一起吃苦,咱们不能做那陈世美,圣人也教导我们说,糟糠之妻不下堂,那些现在想跟着你的,无非是看着你的身份和前途,根本就不会真心对待你,而且,这小妾是乱家的根源,你要是真纳小妾,我和你娘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杜有忠哭笑不得,说道:“爹娘,我从来都没有这个意思。你们对你们大儿子还不放心那。”

他从来就没有纳妾的想法,而且和老婆生活了大半辈子了,好不容易日子过好了,他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才想着纳妾?

“那就好啊,你这也会来了,大郎的婚事也该办了。”齐氏说道。

“娘,再等几天,过几天,会有您和大郎她娘的封号下来。”

杜有忠被派到一个有些偏的县城当县令,是为七品,按照朝廷的规定,七品官员的妻子和母亲都会有七品孺人的封号,只不过,齐氏要成为太孺人,而胡氏是孺人。

虽然不能封号父亲,可是现在杜老爷子也是老太爷了。

知道了这个消息,杜有全他们都觉得很惊喜,“这么说咱娘也是个官了?那咱们也要给娘行礼了。”

只是这给官员母亲和妻子的封号,也就是个封号,没有奉银拿,但是有专门的服饰标准,如果是重大场合,需要穿这样规格的衣服,那就得拿出来穿。

有了封号,就不是白丁,出门在外,也会被人高看一等。

杜榆心道,这朝廷规定的也很是有意思,只封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官员的父亲就没有封号的。

这难道是表彰官员的母亲和妻子的不容易?难怪都说夫贵妻荣,果然是这个道理。

以后奶奶和娘去别处赴宴的话,只要是白身的,可不就是要给他们行礼了?那可是朝廷封的。

果然过了几天,这封杜齐氏和杜胡氏的公文就下来了,连带的还有两套孺人的衣服和头饰。而且以后他们也可以让人做衣服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孺人的规格做了。

杜老爷子虽然没有封号,可是人家是杜有忠的爹,谁敢小瞧了?

而楚家那边,楚清源是同进士,但是袁氏还找了娘家人帮忙,给他也定了个七品县太爷的差事,按说,他是同进士,顶多也是从八品的县丞做起,可是朝廷有人好办事儿,这就是人脉的力量了。

所以袁氏也是七品孺人了,而楚夫人呢,人家原来是翰林院翰林的夫人,这封号早就有的,所以这七品太孺人她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官员妻子和母亲的封号,除非是这官员被除了功名,或者是被降职了,不然这封号是不会被剥夺的。

楚院长是自己辞的官,所以朝廷也没有把楚夫人原来的封号给摘掉了。

 

155 王师爷

邵氏过来恭喜自己的大嫂,袁氏笑道:“同喜同喜,你那亲家现在也是七品孺人了。”

“那是,我也高兴呢,啥时候我也能当一当就好了。”邵氏才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自己的丈夫才是秀才,可是自己的亲家可是比自己的大嫂要来的名正言顺多了。人家是二甲进士,光明正大的

得来的,她这是走后门得来的,两个能一样吗?

袁氏的意思,她也明白,不就是说,她亲家是孺人了,自己的女儿以后伺候婆婆才名正言顺吗?

开玩笑,就是亲家不是孺人,她也会让芳芷好好的伺候自己的婆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婆婆从乡下来的,就各种看不起。

那样是自己不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

而杜大郎和楚二小姐的婚事就开始了,毕竟杜有忠办完了婚礼,就得启程上任了,本来是春天交接的,不过听说那地方的县太爷因为死了父亲,就要回去丁忧,所以就等着新县太爷到来呢。

楚家给楚二小姐准备的嫁妆很是多,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是看得啧啧出声,这很多东西,他们见都没有见过。

杨柳村老宅这边,也收拾了两间新房。

杜大郎从县城把新娘子接回来,到高堂上拜了堂,新娘子就被送到了新房里。

杜榆是奉命来赔新嫂子的,四郎和杜樱都已经压了床,早早的见到新大嫂了。

而且得了两个厚厚的红包。

楚芳芷嫁过来,还带来了两个丫鬟,本来她有好几个丫鬟,不过是她自己说的,这边婆婆都没有什么丫鬟伺候,她带那么多算什么?连自己的奶娘都没有带,而是放了她回去养老去了。

杜家这边不像那些高门大户的,还天天勾心斗角的,所以邵氏也同意了自己女儿的要求,最好是能尽快的融入到杜家去。

杜榆是见过自家大嫂的这两个丫鬟的,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青,本来一个叫小兰的,不过知道这边大姑母名字里含了兰,楚芳芷就把人给改了名了。

小红和小青见到杜榆忙福身,杜榆笑道:“我来陪陪大嫂,你们先去填填肚子,不然一会儿饿的没劲儿照顾我大嫂了。”

小红笑道:“那我们先谢过小姐了。”和小青笑着出去了。

楚芳芷穿着大红的嫁衣,脸上画着新娘妆,看起来有些羞涩。

不过她和杜榆早就熟悉了,现在见到杜榆,就不那么紧张了。

“现在可以叫你大嫂了。”杜榆笑着说道,“大嫂,你饿不饿?我大哥让我来陪陪你呢。”

楚芳芷笑道:“倒是有点儿饿了,从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起来了,只吃了一点儿小点心。”

“小丫,赶紧给大奶奶拿吃的来。”杜榆对身后的小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