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去。”刘彻开口道。

谢琅立刻把桶和扁担递给刘彻的人,回屋把陶瓮拿出来放在铁器房旁边的简易灶上,金猴、白虎和黑狼出来了。

卫青下意识挡在刘彻身前。

刘彻抬手拨开他,“有谢三郎在,你怕什么。”

“有我在是不用怕。”大门敞开着,村民想看看传说中的王家二公子,来来回回从他门口过,谢琅也没敢自称草民,“这个陶瓮和给它仨做饭的陶瓮一模一样。它们见我拿这个,就以为我给它们做饭,才迫不及待地跑出来。”

卫青:“你给它仨做?”

“吃惯了熟的,不愿意吃生的。”谢琅说着,叹了一口气,一副老父亲的模样,无奈地说,“都是我惯的。”

刘彻无语又想笑,“那就给它们改过来。”

“不行啊。”谢琅指着金猴,“聪明的跟人一样。我不做,它敢自己做。我可不敢让它做。房子点着了,我哭都没眼泪。”

卫青不禁问,“猴子还会用火?”

“猴哥什么都会用。”小七突然开口。

刘彻心中一动,冲小七招招手,“说说看。”

小七下意识看谢琅。

“说吧。”谢琅道。

小七立刻说:“猴哥会开锁,会抓兔子,还会抓小偷――”

“小偷?”卫青惊道,“什么时候的事?”

谢琅:“让小七慢慢跟你们说。对了,堂屋柜子里有些柿子。小七,带你仲卿爷爷去拿柿子。”

小孩伸手抓住卫青的大手。

卫青第一反应是看刘彻。

刘彻跟上去。

两大一小到堂屋翻出一盆硬邦邦的柿子。

“这个可以吃?”刘彻很怀疑。

小孩使劲点点头,“好吃。”

“怎么吃?”刘彻问。

小孩指着柜子上的小刀,“三爷说得削皮。”

卫青拿出他的匕首,用盖在柿子上面干净的麻布擦一下,快速削好一个就递给刘彻。

刘彻瞥一眼在外面洗东西的谢琅,放到小七嘴边,“咬一口。”

“我有。”小七说着从盆里拿一个。

卫青拿过刘彻手里的柿子,切一小块递给小七,“先吃。我帮你削皮。”

谢琅说过,卫青是好人。小孩不疑有他,塞嘴里砸吧砸吧就盯着卫青。

刘彻咬一口,眉头微挑,“真不涩?”

“那微臣也尝尝。”卫青嘴上这样说,削好一个给小七,又给刘彻削一个。

谢琅瞥见连忙提醒,“少吃点。等一下还得吃这个。”指着他还没洗好的红薯。

刘彻的嘴巴停顿一下,转手把柿子递给小七,“你吃。”

“我才不要吃你剩的。”小孩哼一声,坐到卫青身边,离刘彻远远的。

卫青笑道:“刚才进来的时候微臣看到门外有一棵柿子树,这个柿子想必就是从那颗树上摘的,不是三郎买的。三郎,对不对?”

“对!吃不完就扔了吧。”谢琅道,“你们不怕猴哥,就给猴哥吃。”

小七连忙说:“猴哥也不吃剩的。”

“你猴哥可没少吃你剩下的。怎么就不能吃你孟达爷爷剩的?”谢琅反问,“是不是不喜欢你孟达爷爷?”

小七瞥一眼刘彻,见刘彻笑眯眯的看着他,小孩脸一下红了,“我,我才没有!”

“忘了咱家的新板车和驴是谁给买的了?”谢琅提醒他,“你身上的衣裳,是谁给咱们的钱买的?”

小孩夺走刘彻手里的柿子,就冲院里喊,“猴哥,过来!”

“它能听懂――”卫青看到猴子晃悠悠走过来,张了张口,就转向刘彻,这也太精了吧。

刘彻也很意外,“三郎,养多久了?”

“一年多了。”谢琅道,“猴子本来就聪明,跟我和小七在一起这么久,听不懂人话,也知道‘猴哥’是它。”停顿一下,又说,“就是一条狗,养它这么久,它也能听懂。’

宫里就有狗舍。谢琅这么一解释,刘彻反倒能理解,“狼不吃羊吗?”

“它们不吃生的。”谢琅道,“只会弄死羊,让我给它们做。”

洗好的红薯放陶瓮里,谢琅让刘彻的人帮他照看一下火,就指着刘彻带来的东西,“这些是在山上捡的吧?”

卫青乐了,“你怎么知道?”

谢琅拎起狍子,指着上面的伤口,“竹箭伤的。”

“是的。”卫青点头道,“别做了,我们吃你做的那东西就成了。”

刘彻嗤一声,“他可不是做了给你我吃。”

谢琅正想恭维他两句,眼角余光瞥到又有人从门口过,不禁拔高声音,“没完没了了是吧?”

刘彻正想问他怎么了,就听到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到再也听不见。

刘彻无语了,“你们村的人……”这都什么德行。

“闲的。”谢琅扔下狍子,等挑水的人进来就把门关上,又不放心,“敢趴在门口偷听,我让猴哥揍你们。”

“谁偷听啦。没人偷听。”

谢琅冷声道,“我不跟你们废话。猴哥,过来。”

金猴拿着卫青给它削的柿子晃悠悠走到谢琅身边,干啥啊。

西边有一个豆秸垛,一个麦秸垛,还有一堆棉花树,没人会在西边偷听。谢琅就指着东边的偏房,“上去呆着。”

上去干啥玩意?

金猴一动不动。

谢琅拎起狍子,“还想不想吃了?”瞪着眼睛看着它。

金猴抓着竹子跳上院墙,沿着院墙爬上东偏房房顶上,抬手把柿子蒂扔下去。

“谁砸我?”

谢琅立刻接道:“你猴哥!”

四周顿时安静下来。

刘彻看到这一幕万分想笑,“三郎,你家平时也这么热闹?”

“以前热闹,谁想来谁来,都不敲门。自从有它仨,大门敞开着也没人敢进来。”谢琅说着,去屋里拿个刀,三下五除二把狍子剥的干干净净。

同刘彻一起来的八人看直了眼,纷纷问他跟谁学的。

谢琅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彻,“陛下猜猜看。”

“手熟罢了。”刘彻不假思索道。

八人转向谢琅。

谢琅笑着点了点头,把内脏扒了扔平时洗肉的陶盆里,就拿一把斧头把狍子剁了放另一个简易灶上。随后是兔子。

浮沫撇掉,扔一包大料进去,红薯也炖出味了。

谢琅把碗筷全拿出来,又拿两个盆,捞两盆红薯,端到堂屋就对刘彻带来的人说,“想吃自己盛。不过,我不建议你们吃太多。这东西通气。”

“这是药?”刘彻正想拿一个,听到这话立刻把手缩回去。

谢琅摇了摇头,“不是。”拿一个放桌子上,等热气散去便一掰两半,递给刘彻一半,又给他一个调羹,另一半给小七,随后又掰开一个才递到卫青手里。

“里面白色的东西都可以吃。”谢琅道。

刘彻明白了,用调羹挖一块,软软的,甜丝丝的,不用嚼就可以咽下去,“这东西,怎么跟瓜似的?”

“瓜可没法跟它比。”谢琅把嘴里的红薯咽下去才说,“这东西亩产六十石――”

“咳咳,咳咳!”刘彻慌忙挡住嘴,“你说什么?!”

第70章神仙谢三郎

谢琅故作不解,“六十石怎么了?”

“还怎么了?”刘彻放下手中的红薯,拍掉咳到身上的红薯,咽下嘴里的红薯,“你故意的?”

谢琅:“什么故意的?”

“六十石。三郎,这里没外人,你就别装傻了。”卫青都看不下去了。

谢琅看了看卫青,又看了看刘彻,眨了眨眼睛,“认为我故意说六十石,好看陛下出糗?不是的。你们误会了,我说六十石是鲜的,不是晒干的。”

“朕说的也是鲜的。谁跟你说干的?你说小麦一亩地四石,难不成是指面粉?”

谢琅:“这倒不是。”

“那还不是故意的?”刘彻又问。

谢琅摇了摇头。一见刘彻瞪眼连忙说,“确实有六十石。虽然我没称过,但只多不少。”

“没称过?”这话刘彻不明白了,“除了你家屋后的,旁的地方还有?”

谢琅:“没有。是已经收上来一茬了。”

“收小麦的时候?”刘彻问。

谢琅点头,“对!其实那时候还没长大,我担心耽误秋种就都给收上来了。当时也是种这么多,我家院里堆的满满的。我两个嫂子和我伯娘没事就帮我把这东西切成片,忙了两个月才全部晒干装起来。对了,就在西边屋里。”

谢琅家西边两间房分别是铁器房和木器房。刘彻把曲辕犁、耙和耧车的做法公之于众,城里有卖那些东西的,谢琅不用再做,就把木料堆到铁器房中。

他家正房最东边的那间房里堆满了小麦和糜子,红薯干收上来,谢琅只能把红薯干堆在原来的木器房里。

“带我去看看。”刘彻说着话立刻站起来。

谢琅把西偏房的门打开,刘彻走进去拆开一袋,拿出一块看到边上的皮,便可看出和他刚才吃的一模一样,“这里面都是?”

“全都是。”谢琅道,“这东西用水洗干净,放锅里煮熟,不如鲜的好吃也可果腹。”

刘彻放回去,“做一点我尝尝。”

“要煮好一会儿。”谢琅提醒他。

刘彻:“煮!”

谢琅舀一瓢放盆里洗两遍,就倒入铁锅里煮大约两刻,又焖一会儿,就用盆盛出来端到堂屋。

刘彻手里有箸,谢琅放下盆,刘彻用箸夹一块就放入口中。

谢琅不喜欢红薯干,见刘彻又夹一块,忍不住问,“好吃?”

刘彻担心他又语不惊人死不休,咽下口中的红薯干才敢说,“我喜欢这个。”瞥了他一眼,“你不喜欢?”

“三爷喜欢烤的,我也喜欢烤的。”

小七冷不丁开口,卫青转向谢琅,“还可以烤?”

“应该熟了,我去拿出来。”谢琅坐在灶房里煮红薯干的时候,随手扔锅底下几个。

扔进去他才反应过来,外面陶瓮里还有很多红薯。可他扔都扔进去了,总不能再扒拉出来吧。

盯着火的时候,谢琅闲的没事干,又扔进去几个,务必每人一个。然而,后扔进去的没熟,谢琅挑好一会儿才挑四个。

端到堂屋里,谢琅亲自剥开皮递给刘彻,“草民觉得这个比煮的好吃。其实草民觉得蒸着吃都比煮着吃好吃。”

“那你还煮?”刘彻看向他问。

谢琅往外面看一眼,“这么多人蒸要蒸好几次。不如一瓮煮着方便。对了,肉该好了。陛下先吃,草民去伺候那几个小的。”

刘彻刚才就注意到白虎趴在简易的灶旁边都快睡着了,也没拦着谢琅,咬一口烤红薯,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卫青好奇地问:“好吃?”

“比煮着甜。”刘彻指着桌子上的烤红薯,“你尝尝。”

“仲卿爷爷,我想吃。”

卫青:“我给你剥。”

“我吃一半。”小孩伸出一根小手指。

卫青笑了,“那咱俩一人一半。”掰一半给他,揭掉皮,卫青才剥自己的。

半个红薯下肚,卫青也爱上了烤的味道,不得不承认,“还是三郎会吃。”

“吃了好几个月,再不知道怎么做好吃,他就不是谢三郎。”刘彻说着,往院里瞥一眼,“还有什么吃法?”

谢琅:“煮熟后去掉皮和面粉裹在一起放油锅里炸算吗?”

“不算!”刘彻道。

谢琅摇了摇头,“那就没用了。”

其实谢琅想做红薯粉,可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做。

谢琅干脆说:“陛下身边能人甚多,让他们试试。”

“朕没有这东西。”刘彻提醒他。

谢琅笑道:“十文一石卖给陛下?”

“此话当真?”刘彻连忙问。

谢琅:“六十石,一亩地就是六十百,除了陛下没人能买得起。再说不卖给陛下,草民也得想办法卖给别人。”

“对。你没地方放。”刘彻想起来了,心中一动,故意说,“五文一石。”

谢琅嘴巴动了动,险些说,你做个人吧。

“陛下,棉花还要不要?”谢琅笑看着他。

刘彻噎住。

卫青忍俊不禁,他这是图什么啊。

谢琅见好就收,收起笑,正经道,“这东西如果五月份种下去,现在就可以收了。今年种的有些晚,得月底才能收上来。月底陛下派人过来拉。拉回去就放地窖里。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查一下,否则里面的水把那些东西捂坏掉都不知道。”

“是不是像菜一样?太冷也会冻坏。”卫青问。

谢琅点头,“去年我在山上弄了四背篓。今年开春扒出来做种子的时候只有两背篓好的。幸亏一个上面出了好多。否则别想种这么多。”

“这个上面?”卫青指着红薯问。

谢琅把肉分别放金猴、白虎和黑狼吃饭的盆里,洗洗手走到堂屋,就挑一个表面坑坑洼洼的红薯,“开春天暖和了,芽会从这些地方冒出来。所以尽量把不好看,且皮没有破的挑出来做种子。”

卫青连忙抬抬手,“先别说,我拿笔记一下。”

“棉花也说一下。”刘彻道。

谢琅正打算说棉花,于是随卫青走到东边,他说,卫青记。然而,谢琅知道的也不多,他能种成都是因为江山图里的种子好。

卫青写好,谢琅便对着刘彻说,“这些只是草民一家之言。换个地方,旁边没有山,可能就不一样了。陛下把此法公布出去的时候,别要求百姓务必按照纸上的来做。”

“朕暂时不公布。”刘彻道。

谢琅不禁问:“陛下自己种?那么多即便明年开春只能留下一半,也能种上百亩地。”

“这就不是你该关心的事了。”刘彻看着他略带嘲讽道。

谢琅点头:“陛下说得对。草民只需把那些东西扒出来卖给陛下就成了。那草民现在请问陛下,陛下吃饱了没?”

“饱了。”刘彻下意识说。

谢琅往外看一眼,“天色已晚,草民就不留陛下了。”

刘彻楞了愣神,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他竟然敢下逐客令,“谢三郎!”

“陛下日理万机,抽出半天来养蚕里探望草民已属不易,草民不敢耽误陛下处理军国政务。”谢琅恭敬地说。

刘彻指了指他,就往外走,到门口猛然转身回来坐下,“好你个谢三郎,朕又险些中了你的计。朕走了,你就无需解释了对吧?”指着东边的木地板。

这次真误会谢琅了。谢琅只是被刘彻的话气到,反将他一军罢了。

“山里找的。草民已解释过了。”谢琅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说道。

刘彻指着东边的几案,“你当朕没见过那木头?你那个几案是整块木头雕出来的。那么大的木头三个人也难抬下山,你一个人怎么找?”指着东南边的山,“那座山指不定都没你这个木头年数久远。”

“那陛下是真不知。那座山上有白罴。据说白罴那东西在人还未出现的时候就已存在。”谢琅道,“那座山多半是盘古开天辟地时开出来的。”

刘彻不禁问:“你怎么知道?”说着,打量一番谢琅,“你是神仙?”

“陛下见过草民这种神仙吗?”谢琅指着自己,“听说神仙无欲无求,居无定所。想歇息了就找个山洞睡一宿。可不会,也没空做什么几案,弄什么地板。”

刘彻先前没往这方面想,这个念头冒出来,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谢三郎一个农夫,能在山上发现棉花等作物很正常。他把犁和耧车改的好用也可以解释。白虎、金猴和黑狼都来他家可就大大的不正常。

刘彻试探道,“下凡历劫的神仙?”

这人怎么越说越扯。

“陛下还不如说草民是来帮助陛下的神仙。”谢琅说着,又指卫青,“草民若是神仙,他也是。草民是管种庄稼的,仲卿乃武将。”

卫青苦笑道:“术士的随口一句话,你怎么还当真了啊。”

有一次卫青随刘彻去甘泉宫,有个人见到卫青就说他贵人面相,官职封侯。当时周围很多人,刘彻又未曾下封口令,这事就传开了。

正因如此,谢琅先前才敢屡屡提这事。

谢琅笑看着刘彻,“陛下都当真了,三郎可不敢不当真。”潜意思你说我是神仙,你小舅子也是神仙,你周围的能人都是神仙。

刘彻被他气笑了,“你不承认也没用。”

“陛下如果一定这样认为,那草民就认。可草民不会飞天遁地,也没有万般变化,哪天陛下想看草民腾云驾雾,草民做不了,陛下不会又认为草民欺君吧?”谢琅是凡人,纵然有江山图,刘彻一个帝王想杀他,他也只能乖乖受死。

刘彻:“吾对你那些变化不感兴趣。直接告诉朕是不是下凡历劫的神仙就成了。”

第71章谢琅暴露

谢琅肯定道:“不是!”

“解释。”刘彻指着金丝楠木地板。

谢琅头疼,不禁揉揉额角,“真是山里寻的。陛下怎么就不信呢。”

“仙山寻的?”刘彻脱口而出。

谢琅叹气,“仲卿见过神仙吗?”

卫青摇了摇头。

谢琅看向刘彻,“陛下有没有见过?草民说的是真神仙,而不是真神棍。”

“神棍?”刘彻反问。

谢琅点头,“装神弄鬼,用障眼法蒙蔽世人的小人。除了这类,陛下有见过真神吗?”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谢琅不想说,可刘彻盯着他不放,“草民只知道世上没有神。敢说自己能通神的术士一定是神棍。都说孩子的眼睛最干净,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小七,有没有见过神仙?”

“没有。”小孩晃悠一下小脑袋,“三爷比神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