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丘若兰却似毫无察觉,脸上仍是笑吟吟一片。

丘如意却心疼自己嫂子可怜的模样,时不时找两句话,和她二人闲聊,不过车内仍大多是静悄悄一片。

如此行了将近两三个时辰,便听到外面丘如源笑道:“母亲,咱们现在进了京城了。”

其实便是丘如源不说这话,车内的人也能凭着耳边骤然热闹起来的声音猜到已入京城。

丘如意更是按捺不住,耳朵直接贴到车壁上去了。

第九十三章 故人相见

丘如意这是第一次进京城,心中颇有些激动,也顾不上形象,贴着车壁,留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虽然也听到外面人声偶有喧嚣,却也不见得如她心中所想那般的热闹,又似听到几声叫卖声,却不真切。

丘如意听了半日,越发的心痒难耐。

原本她因自己乃是丘氏女,在外面更要遵循礼节,免得被人轻看了丘氏,所以还只是压抑着自己的好奇,不过到底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那眼睛耳边无不集中了往外边探去,又想到等到了家中,只怕出门的机会更少。

时间长了,丘如意便有些忍不住了,不由悄悄地伸手到车窗处,临了又回头看向母亲,面上就带了几分撒娇讨好。

于氏看着女儿的眼馋模样,不由摇头轻笑。

丘若兰则文静地坐在一边,相比于丘如意的新奇,她面上则显得云淡风轻。

王巧儿心中不由赞一回丘若兰,又看丘如意一脸馋巴巴的样子,倒有些招人心疼,便对婆婆于氏笑道:“让妹妹略开一点窗子,看一眼也是不打紧的。咱们又不住在这边,轻易过不来,母亲和若兰妹妹也该看一看的。”

丘如意得了嫂子这句话,也不等母亲开口,早就急忙把车窗开了条缝,眼睛便不由瞪圆了。

京城的道路比起顺阳城来,宽阔了不止一倍,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小商贩在旁边叫卖,路的两边亦是店铺林立,远远便可看到酒店茶馆里高朋满座。

无论是街市的繁华。还是人烟的阜盛,以及京城众人的衣着穿戴,都不是顺阳城可比的,虽然两者相距不足百里地。

拿着京都与郡县相比,自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丘如意这样比较也是有原因的。

她知道京都必是繁华的,所以她并不震惊于熙来攘往的行人。也不惊讶于京城众人的衣着华丽,她是瞠目于街上行人中竟有好些女子。

虽然顺阳城内也有一些为了讨生活。不得不抛头露面的妇人,但此时映入丘如意眼帘的,除了这部分人外,更有一些看似家境还过得去的女子随意走在街上。当然也有一些坐着车轿的女子,却又不似自家这般小心谨慎。

丘如意不由帕子掩了口,回头看向车内众人。

丘若兰正捱着丘如意而坐,此时只往外瞥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仍是一脸的泰然自若。

丘如意先还奇怪,后来又想丘若兰去年自南边回来,一路上必是见过不少风土人情,故此时虽是初来京城。仍能保持镇静。

丘如意再看向母亲,只见母亲眼中亦有些惊奇。

原来于氏倒是来过几回京城,先是为了置办宅子。后来则打点丘如源亲事时,如今算来也差不多有两三年光景没到京城里来了,不过她却记得,那时京城里的女子还没有这么大胆,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跑到街市上闲逛。

王巧儿见众人神情,早就在意料之中了。虽然丘若兰的表现多少有点出乎她意料,不过细思。却又似在情理之中:丘若兰本就不是寻常俗世女子。

王巧儿便对婆婆小姑笑道:“如今大楚朝国泰民安,百姓富足,太后娘娘和皇上又仁德勤政,所以官家清正,民风淳朴,所以才有这如此这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实是百姓之福,亦是大楚女子之福。”

于氏听了直点头,丘如意也似心有领悟,又不由得自车窗缝隙中往外看去,口内说道:“京城果然不比别处,只看那些百姓小贩的穿戴,便不俗的很,尤其是这些女子的装束穿戴,和她们一比,咱们真是土得掉渣,更不要说家中的丫头婆子了,越发没法入眼了。怪不得古人道井底之蛙,说得怕就是我们这等人了。”

王巧儿听了,不由微微一笑。

话说,她当日初嫁入丘氏,虽然向仰慕丘家乃是百年的世家大户,但看于氏等人的言行举止及穿着打扮,仍遵循着旧例,便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古板守旧。

这倒不是因为她自小生在京城,而是因为这几年随着太后专政,倒象整个京城的女子,也跟着地位上涨似的,街上行走的女子便日渐多了起来,穿戴上也有意无意地学着宫中贵人的样儿,越发的富丽起来。

其实这种风气这两年早就传出京城去了,只是到底不如京城的百姓富足,况且时日还短,也只学了几分而已,至于顺阳城,则是因为大半个城几乎都是丘氏家族,偏这些丘氏子孙们又皆以祖宗为荣,凡事只管抱着旧例行事,全不管人间早就换了天地。

丘若兰此时则悄声对王巧儿赞叹道:“京城众女子真该感谢太后娘娘,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王巧儿点头笑道:“你果是个蕙质兰心的,只是这话放在心中就好,万不可说在外面。”

丘若兰会心一笑,王巧儿也欲回应,却一眼瞥见于氏正微皱了眉头,不由心中一慌,自己自己只顾着和知己说话,却在无形中冷落了婆婆小姑,于是赶忙又陪着笑脸,在旁给丘如意讲解着路上的景观店铺。

丘如意也笑着回应王巧儿,却不经意间看到丘若兰眼中似闪过一道冷光,心中不由得一紧。

这时车子却动荡起来,于氏等人不提防,四人一下子被颠簸得挤作一团,窗子也被晃动开了。

丘如意便就趁往外看去,丘如源的声音也传了过来:“母亲请勿惊慌,前边过来了王府的车马,咱们先回避了再走。”

丘如意便将话传给车中众人,悻悻道:“京城什么都好,就是贵人太多了,咱们这升斗小民便是过个街,不知要回避多少次呢。看来还是咱们顺阳城好,除了县太爷的车马,再没有让人回避的了。”

王巧儿便笑道:“你这是因噎废食,总不能为了这个,就不进京城了吧。”

于氏也笑道:“你就是个不思进取的,典型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丘若兰插言道:“咱们寻常人进取也有个限度,如今行路不用回避别人的,这世上也只有太后娘娘了。”

丘若兰的语气虽是淡然的,丘如意对她是上了一百个心的,自认从她的淡然中听出其中隐含的思慕之情。

于氏也瞥一眼丘若兰,淡淡说道:“虽然是咱们娘儿们说笑,在外面还是注意些的,免得人多口杂传了出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丘若兰被于氏这么不留情面地说教一顿,面上不由红了起来。

王巧儿刚要打点话来缓和一下气氛,却听外面好些人叫好喝彩声,于是大家的视线都被引到外边去了。

只见前边驶来两辆华丽的马车,车门大开,内里坐着一个华服青年正拥着一个妖娆艳丽的女子招摇而过。

丘如意她们听到的喝彩声,却是路人对那个女子的赞叹,那马车里的人听过,越发得意,竟叫人放慢了速度,好让路人看清自己身边的丽人。

果然便听路人说什么“花魁”,什么“千金难见”,那青年越发狂笑不止,只是眼睛扫过丘家车马时,不由微蹙了眉,转瞬看到车中的丘如意,脸色微变,却又立时转了脸,面上又是放荡不羁的笑。

丘如意不由心中打了个突,暗道:“怎么是他?幸好丘玉晴没一起来,不然只怕又要生出事非来。”

原来车中那青年不是别人,竟是当日被丘如意水淹的安世焕。

丘如意目送安世焕的车离去,心中却暗道:当日就说他不是个好人,果然不假,竟然大庭广众之下行这等龌龊事。

丘如意感叹完后,转过眼来,却见又有一辆马车驶过,速度不快,刚够她看清车内的人:只见一个男子正端坐在车内,旁边一位美人正靠坐在他一旁,虽然比起前边车上,二人尚算规矩,但凡长着眼睛的却知道,这亦不是正经人家做出来的事。

丘如意心里倒是受了小小的震动:当日看着他是个正经的,怎么也是这样的放荡形骸,人果真不能貌相,还是说这些皇室子弟都是这般的与世不同?

原来方才过去之人,丘如意那天也是见过的,正是梁王世子安世弘。

丘如意不由在脑中思量,安世焕如此,并不奇怪,安世弘那日看着可不是这样的人,却也这般,不知卢国公府的那个书呆子,明面上看着是个极重规矩的,但在私底下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丘如意想到这里,不由得把个粉面飞红,自己好像管得也太宽了,他如何,与自己何干,那可是丘玉娟的事情。

这时路上行人看过热闹后,便三三两两地散去,丘家车马又重新赶到路上去,丘如意却兀自伸着脖子往外看去。

原来她感觉出自己的脸正烫热,怕被母亲看出端倪来,这才假借看景,争取点时间,却不想便看到停在自家车旁的一辆马车上,正有一个美丽少女粉面含霜地怒视着前方。

第九十四章 玉娟劝导

丘如意心中微讶,不由又细细瞧了一眼。

那位少女长得倒是貌婉心娴,只是眉目间竟有一丝闺阁中难得的英气,与丘如意所认识的女子相比,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倒是她所乘坐的那辆马车看着极为普通,也没挂着人家名号,想来是暂时租借的了。

看来那女子是有意隐瞒身份了,虽然她衣着穿戴亦不显山露水,不过只看她周身的气派及她身边的丫头,便知其家中必非寻常百姓之家。

她面上的怒气分明是冲着安氏兄弟而来的,也不知到底和他二人有何瓜葛?

丘如意正心中胡乱猜想,于氏却已经出声提醒女儿坐稳了车。

丘如意只好缩回身子,眼睛仍忍不住地又看那女子一眼,不想那女子也正看过来,二人对视,丘如意便被捉了个正着,不由红了脸,心虚地冲着那女子笑了笑。

那少女看到丘如意的面容,面上也不由露出惊讶来:好一个明艳动人的姑娘。

那少女又见丘如意丹凤眼斜挑,倒象是个有脾气的,便立时在心中喜欢上了丘如意,又见丘如意正对自己含羞而笑,便不由冲着丘如意友好地一笑。

这时丘家的马车已经往前赶去,丘如意瞧见,不及反应,人已随车往前去了。

车内于氏等人不知,倒是后面跟上来的丘玉娟悄悄关上了车窗。

她方才看到丘如意二人的互动。不由靠坐在车中,心中着实暗叹,丘如意倒真是个运气好的。这一进京城,便与未来的皇后娘娘碰了个正面,想来她前世也是如此与皇后娘娘相识相知的吧,只可惜她却不知珍惜,明明背靠大树好乘凉,却硬是把自己的人生路走到那般境地。

再说那少女静静看着丘家人过去,面上又是乌云密布。她身边的丫头便小心翼翼地说道:“小姐,咱们快些回去吧。咱们今天出来的时间也够久的了,回去晚了,小心老爷担心。”

少女闻言,不由咬牙道:“老爷他还会担心我?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只醉心权力,心里哪里还会有我这个女儿?”

丫头忙笑道:“小姐说这话可就不公道了,府里谁不知老爷最是疼爱小姐的,几位公子捆一起拍马都赶不上您的。”

少女面上便带了些许笑容,一时又恨道:“他若真疼我,怎么就把我许给那样的浪荡子。”

丫头语塞,不由默默低下头来。

少女沉默半响,自我劝慰地叹道:“说来也不怪父亲,当日看他是个好的。谁能想到不过几年时间,他竟会变成这般模样,他又是皇室宗亲。只有他嫌弃我的,断没有咱们上门退亲的,说来说去,还是我的命苦罢了。”

少女叹一回,恼一回,终是无精打采地让人赶着车离去。

而此时。丘家众人已经来到丘荣在京城的宅子里。

这是一处四进的庭院,在京城算不上大宅子。却也够丘荣一家住的了,如今段氏母女及丘若兰住进来,又加上各自的奴仆,虽有些挤,却也热热闹闹的,无论主人客人都心中喜悦。

段氏这边收拾妥当,便过来和于氏商议往卢国公府投拜帖的事情。

于氏不由沉吟起来。

她往日进京,知道卢国公夫人不待见自家,便也不敢自恃救命恩人,往她府中投帖,免得彼此尴尬。

便是这次进京,她也是不想投拜帖的。

段氏听了却不以为然,笑道:“原本两家无来往,且他家又被封了国公,他不开口,咱们也不好凑上去。如今却不同往日,年前她可是邀了丘家的人去她庄子上玩耍,两家便算是走动起来。况且我听说他家的大公子与承儿也走动密切,如今咱们进京,若是不说一声,倒是失礼了。”

于氏心里便明白过来。

段氏此次进京,本就是为了丘茗的官职上下交结打点的,此时定是打了借助卢国公府之力的主意。

偏段氏年前没见到卢国公夫人,这乍一进京,倒不好贸然投帖,这才拉了自己一起行事。

于氏本与段氏交好,又是顺水人情的事,便从谏如流,笑道:“你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明日就着人把咱们的拜帖一同投过去。”

段氏便笑道:“多谢姐姐成全之意。”一时又叹道:“当日对她家多有怠慢,如今她家又富贵起来,也不知她给不给咱们这个脸面。”

于氏心里也没把握,勉强劝了两句就作了罢。

第二日,于氏便命人送了拜帖去,当天果然没有音信,又等几日,仍没动静,这妯娌二人便知是没指望了。

幸好段氏也不仅仅指望卢国公府,当日也不过是抱着试试的心理投的拜帖,能进卢国公府自然好,不能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惆怅一会儿,便又鼓满了精神照着先时的计划忙自己的去了。

倒是丘如意听了这个结果,悄悄和丘玉娟咬耳朵道:“等你嫁进卢国公府去,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那个书呆子,敢将未来岳母拒于门外,胆子不小啊。”

丘如意话音未落,便换了丘玉娟的一阵轻捶,姐妹二人一时闹作一团。

原来丘如意先前因丘玉娟的骤然大变,心生敬畏的同时又自惭形秽起来,不敢往前,昔日亲密的姐妹二人,倒是生分起来。

如今同住一处,几日相处下来,丘如意才发现丘玉娟不过是外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里性情仍同往常相差不多,因有十来年的姐妹情谊的底子在,几日过后,便就亲亲热热起来。

二人能再次亲密起来,也是丘玉娟乐见其成的。

重活一世,她还是极怀念二人的姐妹情,再则,若想要对丘如意有所影响,也必须和她重新玩在一处才成。

丘玉娟见闹得差不多了,才坐直身子,正色说道:“也是你我姐妹二人亲密,彼此知根知底,作此戏言,倒是无碍。若是在第三人身上,还望姐姐言语务必要谨慎。”

丘如意不由抚额,苦道:“好妹妹别说了,这些时日,你是逮着机会就教导我一番,你我二人到底谁才是姐姐啊,动不动就教我如何做人,真希望我父亲也能出京为官,我也好行千里路,多长些见识,也找回我做姐姐的些许尊严来。”

丘玉娟便笑道:“说来也是妹妹僭越了。姐姐一向疼爱妹妹,故妹妹才敢对姐姐的一些不妥当处指手画脚,还请姐姐不要见怪。”

丘如意忙道:“我自然不怪你。你说的确实极有道理,都是真心为我好,才会如此一说再说。你只管放心,我虽行事莽撞着,却还知道事情的深浅,若不是和你关系好,我又岂会同你开这种玩笑?”

丘玉娟闻言叹道:“姐姐自认和妹妹交好,故才说话随意,妹妹岂会不知,也不敢辜负。只是自来知人知面不知心,若是换了别人,姐姐亦是认她作好姐妹,却不知不经意说出的话来,未必不是他日的隐患,如此倒是小心谨慎才是万全之策。就比如你方才的话,若是妹妹真嫁入卢国公府也就罢了,如果未能嫁入,事后想起来,你又怎能保证,我事后不会因你的这番取笑而恼羞成怒?”

丘如意便笑道:“你自然不会这般小气性的,你的性情,我若是不知,也就不会同你戏言了。”

丘玉娟面上的笑容便收了起来,周身便有了一丝威严凌厉,丘如意心中一顿,忙改口陪笑道:“妹妹说的是,我就是心粗了些,以后定听取妹妹的教导,‘择辞而言’、‘时然后言’。”

丘玉娟这才面上带了笑,丘如意心中一轻松,便又口无遮拦起来:“你与卢国公府的大公子倒也相配,一样的动不动就掉书袋子教训人。”

丘玉娟此时好奇心占了上风,倒顾不上再教训丘如意,只是奇道:“你怎么知道他爱教训人,难不成你曾经被他教训过?”

丘如意却认定丘玉娟一定会嫁入卢国公府,怕引起丘玉娟的误会,忙解释道:“倒也不算是教训,不过是以前遇着生了点误会,吵过几次嘴而已,他乃堂堂的皇室子弟,交往的都是名师大儒,我一个民间丫头,哪有资格劳动他教导。”

丘玉娟半信半疑,她倒不知道原来丘如意早就和安世诚有了交集。

前世丘如意自成婚后,就一下子变得温婉起来,后来二人的几次见面,丘如意亦是聪慧异常,与此时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她便认为是安世诚教导有功,还羡慕她夫妻二人恩爱和睦,可后来见她夫妻不过是貌合神离,便以为是丘如意嫁作人妇,吃了苦头,这才学得乖了。

如今听丘如意如此说,才知那里果是安世诚教导有方,虽然她这几日尽必教导丘如意,却不得不承认,真的是收效甚微。

一来是丘如意十几年的性情不是说改就改的,再一个如今时机不对。

这时京城的风气已经是本朝最为开放的,好些女孩儿受刘氏女子的影响,再不是往日的谨言慎行,她的教导真的不合时宜了。

更不要说,此时丘如意又被王家及其亲友们追捧盛赞,哪里还能听进自己的劝言。

第九十五章 打听如意

丘玉娟不免反省自己,到底是太心急了些,这改造丘如意的事上,还得徐徐图之才好,免得操之过急让她反感。

不过正如丘玉娟所言,丘如意这段时间在京城过得倒真是如鱼得水,惬意至极。

丘如意此次进京,本就是奔着姻缘大事而来的,至少于氏和王巧儿二人心中已达成这样的默契。

所以王巧儿得了机会,便带着丘家三姐妹往自己亲友跟前凑,又极力的夸赞丘如意的好。

原本王巧儿因为丘玉娟和丘若兰的出色,怕遮掩了丘如意的光彩,还在心中犹豫是否要向亲友介绍她二人。

于氏便道:“你身为嫂子的,偏疼亲小姑,也是常情。不过在此事上,还是一视同仁的好,一来,若被如意瞧出来咱们的用意,她不免会羞恼尴尬,再则两边都是至亲骨肉,若真成就了好事,也是你的好处。”

至此,王巧儿这才放下心来,时常带着丘家三姐妹在娘家走动,每每总能收获亲友的赞叹无数,婆家小姑们如此出色,也让王巧儿得意不已。

不过让王巧儿意外的是,那些亲友们最为喜欢有意结亲的,不是雍容大度的丘玉娟,亦不是聪慧甜美的丘若兰,却是三人中较次的丘如意。

虽然是意外,若细思却又是情理之中事情。

王巧儿的亲友虽都住在天子脚下,却也不过是寻常的书香官宦之家。大家都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样的姑娘最适合做自家儿媳。

丘家三姐妹中,自然是丘玉娟最为出色。这是无可争论的。只是却又太过优秀,以她的色度风韵,便是嫁到王侯之家,亦不为过,虽然以她的家世来说有些低,不太能达成,但若真嫁入平常百姓家。虽是个出色的媳妇,但对那家人来说却未必是福。。

丘若兰自然也是极为出色的,只不过却有些不上不下:家境略差点的,看中她的好,不敢轻易求娶;家境极好的。又顾忌她父亲早亡,两位兄长又无功名,家中只有寡母支撑。

如此竟是丘如意最为合人心意了。

论家世,父母俱全,母亲贤良,父亲在京做官,虽官职低,却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身家清白。兄长年少中举,将来必大有可为,再说了。又有是王巧儿的亲小姑,对于王家的亲友来说,又比丘玉娟二人更近了一步。

论丘如意本人,相貌自不必说,琼姿花貌,上上之姿。

至于丘如意在顺阳城最为人诟病的才德。王巧儿不提,这里便没有人知道。不受那些先入为主因素的影响,王家众亲友才能做到公正的评价,如此倒越发显出丘如意的独树一帜来。

原来自从刘太后掌管大楚朝后,为避人口舌,极力约束刘家众人,刘家诸人不免心中不服,尤其是在朝为官的,明明因为自身才能得以位居高位,却要憋憋屈屈的如小媳妇一般,这里不能显荣,便要在别处找补回来,故刘氏女子多泼辣跋扈,反正只是在内院,不无大雅,外人也说不着。

有了刘氏女子开这个头,再加上后来又大多嫁给安氏子弟,倒弄得满京城王妃贵妇们大半都是刘氏女,京城众人便不免也跟着学了起来,好象不泼辣跋扈,便不是真性情,就要被人嗤笑为老古董没个性。

但不得不说,自从闺中小姐们变得活泼张扬后,一个个便鲜活起来,连带着在外貌脾性上也艳丽多姿起来,竟更得青年男子的喜爱。

也有那些真正世家大族人家的小姐,仍是坚定地遵循礼法,而且因为刘氏女的所作所为,越发的谨慎恃正,虽得年高之人的喜爱,越不免被青年男子斥为没情趣。

如此境况下,越多的女子人云亦云地追求起真性情来,到最后越发的出格,有些过犹不及,为了真性情而真性情。

丘如意这里却有些特别,也可以说是歪打正着。

她自小长自恃百年世家的丘家,所学规矩自是极严格的,若是她完完全全照作,便不免显得有些拘谨呆板,偏她因为于氏的有意放纵,故并不十分拘泥于规矩。

王家亲友眼中,她在规矩和张扬之间的分寸把握的极好,极有年高之人喜欢的稳重,又有年轻人喜欢的爽利。

所以丘如意在王家众亲友获得赞许,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了。

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便有人悄悄在于氏跟前试探,于氏也自在心中暗暗留神,空闲了的时候,不由在心中连连感叹,来京城这步棋真是走对了,对当日提议进京的王巧儿越发的和蔼。

丘如意自然能察觉得到了些踪迹,不由的心中万分得意,在顺阳城中被抹黑的委屈,终于在京城中释放出来,真是大出一口气,实在是痛快极了。

虽然目前仍有丘玉娟和丘若兰两座大山压在她的头上,但对比在顺阳城内的生活,这里实在是天堂一般,不必担心被人在规矩上挑错,不用时时和个刺猬似的竖着刺,丘如意感到自己都有些乐不思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