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生了什么病?”原主真是小姐身子丫环命,生生把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拖得更加艰难困苦。
“今年二月间,你跑进南灵山去找爹爹,结果从一个崖上跌下来摔断了腿,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月。”小包子的嘴瘪了起来,声音也哽咽了,“娘啊,那次我拉都拉不住你,跟在你后面也追不上,眼睁睁看你爬上崖跌下来,我好怕,我怕娘再也不要我了。”
江又梅沉默地把小包子抱起来,轻轻拍着他微微发抖的后背,小包子的小脑袋埋在江又梅的颈窝,两只小手紧紧抱住娘亲的脖子,生怕娘亲再离开他似的。
江又梅此时对原主充满了鄙视和怨言,这个破碎的家已经够沉重了,本来应该遮风挡雨的大人不仅不立起来,还当起了把这个家砸跨的巨石,让小小的孩子背负这一切。
“原来都是娘不好,让儿子受苦了。如今娘已经大彻大悟,人死不能复生,咱们活着的人该好好活下去,娘不会再糊涂了。”江又梅轻声哄着难过的小包子,暗暗发誓今后要竭尽全力让他过上好日子。
想到那段艰难的日子,两人也没有了开始的兴奋,默默把东西都放进箱子,锁好。
钥匙当然归江又梅保管了,不过说好每花一文钱都要和小包子商量好。
搞了半天她就是一个出纳。
晚上烧了鱼,虽然没有好的调料,只放了点盐和腌菜水,却比江又梅前世吃过的鱼都香。再加上小包子中午省下的半碗玉米糊糊就着野菜,也是一顿不错的晚餐。
在小包子的坚持下,娘俩只吃了半条鱼,但看到小包子笑的一脸满足江又梅心里也无比高兴。
天渐渐黑了,家里没有灯油所以无法点灯。不过江又梅充分相信即使有灯油念儿也不会让点的。
江又梅趁着月色烧了洗澡水,小包子很是不理解,“娘,咱早先不是都洗了澡么?”
“睡前必须要洗澡的。”
“为什么呀?”
“洗了澡才睡得香呀。”
“可为什么我原来睡前没洗澡也睡得香呀?”
“以后习惯了每天洗澡就睡不香了。”
“那咱不要这个习惯不行吗?”
“不行!”
“为什么不行呀?”
早熟的小包子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娘说不行就不行。你不想变成原来的黑包子,就要听娘的话。”
结束了谈话,娘俩上了床。
一夜好眠。
早晨,江又梅被啾啾的鸟鸣声闹了起来,刚醒时还有些恍惚,什么时候城市里有这么多鸟儿了,而且还叫得这么婉转动听。
定睛一看简陋的家,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已经魂穿异世,来到从来没听说过的大康朝了。
小包子还在熟睡中,江又梅轻手轻脚穿上衣服走出屋子。洗了脸,折了一截柳枝清洁了一下口腔,家里只有一点盐了,没舍得用。
得赶快进行市场调查,不管用什么办法先挣点钱才行。
先把昨日念儿剩的一根半红薯蒸上,还有一把野菜,洗净。这点东西真不够吃,念儿还在长身体,特别是今天他还要去山里挖野菜捡柴伙,自己也要再出去转转,而且后院还要赶紧打整出来。两人都要做体力活,吃不饱可不行。
那半条鱼要留着中午吃,一个原因是江又梅不习惯早上吃肉,另一个是中午必须要吃点好的顶饿。
想想江又梅就从面缸里抓了两把玉米面撒进锅里。
听到念儿起床了,江又梅看看锅里还真有点心虚。这臭小子,抠门,还偏偏有那么点气势。
领着念儿把脸洗净,牙漱好,才把饭端上桌。
不出意料,小包子又是顿足垂胸,像是家里马上要被吃跨一样。
把小包子送出门,江又梅就到后院拔草,忙了一上午才拔了一大半。
晌午小包子回来高兴地从小篮子里拿出两个鸭蛋和几朵磨茹,“娘,今天碰到三舅舅了,他给了我两个鸭蛋,还说现在家里很忙,都在帮他做鞋子和衣服,等有空他就过来看你,他听说你病好了好高兴咧。”
想到那个从未谋面的弟弟,江又梅也很无奈,古代打仗,十去一回呀。
小包子把磨茹摆在院子里晒着,又把鸭蛋拿进厨房放入一个小坛子,“娘,这两个鸭蛋是我要拿进镇卖的,咱快没盐巴了,得攒钱买点。”
小包子的弦外之音让江又梅很无语,老娘就那么馋么?
午饭依旧是野菜玉米糊糊,再加上昨晚剩的半条鱼。
没蔬菜的日子不好过,菜篮子工程必须得加快进行,“等娘把后院的草拔完了就把地翻翻,咱们也种点菜,我儿子爱吃什么菜,娘就种什么菜。”
念儿激动得脸都红了,“娘,我们也能种菜了?好啊,好啊,我得把我攒的金银花和干磨茹拿去卖了,再去摘点野果卖了,咱们去多买点种子,以后种了菜拿到镇上卖也是一个进项。”
江又梅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起来,她种菜的初衷是自己吃好不好,小屁孩怎么什么东西都想着换钱。
想来是穷日子过怕了,没有安全感。
江又梅恶狠狠地喝着野菜玉米糊,等老娘以后有钱了一定让我儿子拿着银子当石头玩。

第七章 山村
更新时间2014725 8:22:46字数:2690
下晌,等小包子睡醒江又梅就让他领自己到处转转,看看有什么商机。借口是现成的,“娘可能病久了,原来的许多事都记不起来,连路都找不到。”
“是咧,原来娘跑出去就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来无法,只要我出去做事就把娘锁在家里。可娘啊,有几次你爬梯子都要跑出去,害得我到处找你。前几天也是你爬梯子跑出去才被二狗子追得掉进碧水溪里的。”小包子边说边摇头,好像是无奈的老师对顽皮的学生无可奈何一样。
江又梅心虚地红着脸,虽然是原主做的丢脸事,但小包子说教的可是她呀。
“娘以前是病了,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好了,再也不会做那些事了。”
“嗯,那就好。”
走出院门,念儿环指着远处的碧水溪说,“我们家属于西河村,过了碧水溪就是东河村的地界了。”
“水这么深,我们怎么过去呢?”
“现在是夏季,水流又急又大,我们去东灵村只有走村里的石拱桥才能过去。如果冬季,水浅了,我们在那里踩着大石就能过。”小包子比划着,指的那里是上午江又梅捞鱼的地方,有几棵大树,石头多且两岸距离相对窄一些。
两人往西走去。
小包子导游做得很称职,江又梅在他的介绍下大概搞清楚了这里的地理形势。这些绵延起伏的群山叫灵山,相传上古时期女娲娘娘曾在这里修炼过。灵山又根据方位分为东灵山、西灵山、南灵山。从南灵山流出的碧水溪流进村子和西灵山及东灵山流出的花水溪、灵水溪等几条溪流汇聚成了一条小河,人称清水河,河西边的村叫西河村,河东边的村叫东河村,河里有座石拱桥连接着两村。
西河村后面的山是西灵山,西灵山较低缓,树林茂密,人们砍柴、捡野货都爱到这座山,可能因为人们去的多,所以也没什么大猎物,运气好的或许能碰上只野兔、野鸡什么的,深处才会有些野猪、黑熊、鹿之类的,猎人们多爱往西灵山深处打猎。几年前下山祸害庄稼的大黑熊就是从这座山上跑出来的。
东灵村后面的是东灵山,东灵山高挺秀美,怪石林立,山上多松树,树木不高且稀疏,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的野物,每到春夏两季大片的杜鹃花漫山遍野,许多附近有钱人家的小姐少爷都会到东灵山游玩踏青。特别是东灵山北面山腰处有座灵济寺远近闻名,寺里终日香火不断,甚至连县里、州府乃至省城的有钱人家都会来这里烧香许愿。尤其是初一十五,香客纷拥而至,这两天庙外俨然形成了一个集市,热闹非凡。
用前世的话来说,东灵山就是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
东灵山北面山脚有条石砖砌成的路直通灵济寺,出东河村口后上官道走上一刻钟就到了这条路,再上灵济寺只需要走上小半个时辰,所以附近几个村里只要头脑稍微灵活点的人家日子都还过得去,靠着出名的灵济寺发财不容易嫌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她家后面是南灵山,南灵山地势险要又极深,没人知道纵深处到底什么样,浅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遮云蔽日。传说极深处大型野兽成群,进去人的猎人都是有去无回,所以偶而几个壮男结伴才敢在浅处转转,猎点野物什么的。江又梅的男人小包子的亲爹林大郎就是在南灵山被群狼吃了的,从此连猎人和壮男都不敢再进去了。
三座大山连在一起又相对独立,孕育着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
小包子巴拉巴拉地叙说着这山这水这村的故事,小嘴一张一合,栩栩如生,条理清晰。
江又梅思绪有些恍惚的游离,这小子绝对是个神童,放到前世铁定属于上中科大少年班的那款。
“娘,娘,你在想什么,你没听我说话吗?”小包子很受伤。
“娘当然在听。娘好高兴,我的念儿很聪明呢,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事情。”江又梅由衷夸奖道。
“是咧,外公和三舅舅都这么夸我,他们说教一遍我就记住的东西,教四舅舅、五舅舅十遍他们也记不住。”小屁孩很是得意,“还有赵大伯也是这么夸我的,他说三柱子还比我大一岁,只会数手指头,再把脚指头加上就数不过来了,我老早就能数到一百了。”
“嗯,我儿真能干。”孩子就是要夸。
不过那个赵大伯是谁,小包子好像很喜欢他。
小包子领着江又梅走过一片荒地,绕过离他们家最近的两个院子,翻过一个低矮的小土坡,前面就出现一片梯田,田里多种的是玉米和红薯,也有南瓜、冬瓜之类的菜蔬,玉米包已经很大了,等不了多久就能熟。
江又梅问自家的五亩地在哪,小包子说他们家的是水田,在村北边,那里大片大片的水田都种着稻谷,不过那里的田绝大多数都是赵地主家的。
“哟,念儿和你娘出来转了。”一个正在洗衣的五十多岁的老妇人直起腰。
“是咧,赵奶奶,我娘病好了,我领她到处处转转。”小包子拉着江又梅的手,大声宣布着这个好消息。
“梅子病好了?那就好,那就好。梅子啊,以后心思可要放宽点,有个这么好的儿子,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妇人慈眉善目,很能让人产生好感。
江又梅不认识她,想着是该叫她赵大娘还是别的什么,迟疑中小包子说话了,“赵奶奶,我娘的病虽然好了,但好多事都想不起来,您老多担待点。我正领她去认认路,顺便再认认人,兴计就能想起些什么。”
“噢,可怜见儿的。好,好,那你们去转转,有空了来赵奶奶家玩儿,三柱子今儿早还念叨着你呢,说给你留了两块县里买的松子糖。”
“好,您回去跟他说我也想他了,等他不上学的时候我找他一起上山捡柴伙采野果子去。”
闷着走了一段路,小包子才轻声说,“三柱子上个月上私熟了。”眼神微暗,声音里说不出的羡慕。
“等咱家有钱了,娘也送你去上学。”江又梅使劲捏了捏那只瘦瓜子。
小包子不置可否地唉了声。
等他们走上西河村后阡陌纵横的小道,就看到许多人在地里忙乎,小包子的情绪也随之好了起来。
“李大叔,忙着呢?你伺弄的庄稼长势可真好。我娘病好了,我领她转转。”
“哦,好啊,恭喜你们了。”
“王太爷爷,您老身体还硬朗啊,我娘病好了,我领她到处看看。”
“好,好,好孩子,你娘病好了你就不用再受罪了。”
“是啊,我娘给我煮了吃食,还给我洗了衣裳。”
“念儿今天可真俊,领着你娘去哪儿呀?”
“王婶子,我娘如今病好了,娘给我洗了澡,还洗了衣裳咧。她好久没进村了,我领她来转转。”
“念小子,好久没看见你了,快过来,老婆子这里还有一块糖果子,是我那二小子从镇子里给我买的,拿去吃吧,可甜了。”
“孙奶奶,谢谢您了,您那糖果子留给亮子哥哥吧。今儿晌午娘给我煮了鱼,我都吃胀着了。我娘病好了,煮的鱼香着咧。”
“梅子啊,以后凡事可要想开些,守着聪明的念小子总会苦尽甘来的。”

不知是因为小包子的外交手腕极高还是他的人品值极高,一路走下来几乎每个人都喜欢他。他热情而有礼貌地和人打着招呼,聊天气聊生计聊身体,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共同话题。
他正式而隆重地展示着江又梅,让江又梅很是羞愧,当老娘是宠物狗啊。
但看到小包子幸福又自豪的臭屁样子,江又梅只有硬着头皮配合着他。二人组合还挺默契,小的负责解说,大的负责摆造型。
其实江又梅的心里都快急出尿了,这太阳都偏西了,吃食还没着落,她晚上可不想继续吃清汤野菜玉米糊。

第八章 不易
更新时间2014726 9:13:43字数:2266
走了一会儿,一条从山上蜿蜒而下的小溪挡在前面,这条溪流比碧水溪小得多,溪水淙淙地流着,欢快而美好,两边绿草荫荫,野花遍地,“娘,这就是花水溪。”
他们走过横在溪上的石头,顺着溪流往上走去。
“梅子姐,你的病真的好了,太好了,昨儿听枣子说起我还不想信呢。”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追上来笑意盈盈地说,少女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一笑眼睛弯得像月牙,看起来很是俊俏。而且她的浅蓝色衣裳八成新,还没有补丁,家境应该不错
江又梅哪认识她呀,只能笑着打啰啰,“嗯,是好了,呵呵呵。”
“兰儿姨,我娘的病是好了,但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念儿又当起了解说员。
“你连我都记不起来了吗?我是兰儿,你怎么可以连我都忘了。我原来最喜欢跟着你后面上山采磨茹、挖竹笋的,我的好多绣活都是跟你学的呢。”兰儿指手划脚地说着,试图唤起江又梅对她的记忆,看江又梅呆呆地看着她,又从腰间扯下一个荷包拿到江又梅眼前晃悠,“看看这上面的梅花,这还是你教我绣的…。”
江又梅呵呵傻笑着,心道我能记起你才是怪事。
听兰儿声情并荗地回忆了半天她们曾经有过的友谊,那些点点滴滴貌似很让江又梅感动,念儿也再三保证回去一定督促娘亲使劲回想,一定让娘想起她们的过往,这才摆脱了那个可爱的小话篓子。
走过层层梯田进入蜿蜒小路,两旁树荫浓密,溪水潺潺,倒是凉爽宜人。路上只要有轻巧的干树枝念儿就拿绳子绑起来背在背上。江又梅要帮他拿他还不让,“不用啦,儿子背得动。”
走了一路江又梅也没看见竹笋、磨茹、松子、柿子、核桃、金银花、药材什么的,更别提人参、天麻的了,这不科学啊,难道自己不是女主角?
当江又梅说完疑惑,小包子极其鄙视地看着她:“娘,磨茹、木耳这些好东西哪里等到现在我们来捡,只要一下过雨,附近几个村里的人,只要是不作农活的就都上山来拾了,就是偶而有点剩,也等不到现在,老早就被砍柴伙的、挖野菜的、割猪草的人拾走了,我上午捡柴的时候就拾了几朵磨茹。你不知道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吗?现在太阳都快落山了,当然不会有好东西了。”想了想,又充满警惕地说:“娘可不要打那几朵磨茹的主意,那是要晒干攒起来卖钱的。”
“还有,现在这个季节哪儿还会有竹笋,想吃只有等明年春天我再给你挖。松子咱这地界就没有,那是北边出产的。柿子还没红透就被人摘了,金银花倒是有一些,我只要看到就采,一个多月能攒一斤就不错了,…不过,过不了几天野葡萄、桑葚果那些野果就会熟了,到时我就上山摘,嗯,还是可以给你偿两颗,剩下的我要拿到灵济寺去卖钱,大户人家的小姐很是喜欢这些野果咧。咱家的存钱不多了,咱得赶紧存点才行。”
小屁孩又开始巴拉巴拉说不停,江又梅越听越脸红,又被小屁孩教训了,而且自己竟还无话可说。
想想也是,古代人民和大自然唇齿相依了上千年,既要受大自然肆虐的**,又要靠大自然繁衍生息,当然比现代这些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人们更加懂得大自然了。
算了,自然流咱放弃了,只有技术流了。
“儿子,咱卖了钱买点猪下水解解馋吧。”很多穿越文不是都说古代人不吃猪下水,嫌臭。
“哎哟娘,你想什么呢,猪下水那么贵,咱家只能过年的时候买付偿偿鲜。现在不年不节的,买那吃食干什么。”小屁孩音量高了起来,一脸的不赞成,“卖野果的钱还没挣到手咧,娘就想着花出去了。”
“那个,猪下水不是不好洗吗,大家就不嫌臭?”江又傻笑着,怎么又跟想像的不一样。
“怎么不好洗,抓把玉米面放进去使劲搓,然后再放进水里泡泡,再多清几遍就洗干净了,怎么可能嫌臭呢。别说洗出来干干净净,吃起来香喷喷的。就是上面糊了坨猪屎,只要把屎巴拉下来,照样是人间美味啊。”小包子说完,小舌头还舔了舔嘴唇,一脸向往的样子。
得,最简单的技术流也要放弃了。
夕阳西下,他们也开始往回走。只是江又梅来时满满的信心,现在却无比地沮丧。看看手上紧有的几根野香葱和一小把荠菜,晚上也只能吃清汤野菜玉米糊了,顶多撒点葱花提提味。
今后该怎么办呢,在古代生存远没有原来想的那么容易。
站在山上往向下望去,一层层梯田绿意盎然,田间小道阡陌纵横,纵多小溪浅滩贯穿其间,一户户农家小院掩映在竹林间,有些是墙围的,也有些篱笆围的,少数几家还是四合院,有青瓦房,也有茅草屋。村落中间有一条小河弯延着伸向远方,小河里还有几条船在慢慢摇晃。
现在许多家的房顶都飘出了袅袅炊烟,劳作了一天的村民扛着锄头或拎着筐开始从田间地头往家赶了,一群群鸭子也陆续上岸在孩子们的驱赶下排着队回家。
这里静谧、美丽,真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回到家,江又梅开始煮野菜玉米糊,念儿帮着烧火。
“娘,其实野菜玉米糊还是挺好吃的,咱们以前有时候连这个都吃不上呢。”念儿看到娘亲的情绪明显不高,很为自己作了半天思想斗争还是没舍得把鸭蛋奉献出来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东灵山好几种野果都该熟了,说不定明天就熟了,对,明天我就上山去看看,有熟了的就摘回来,过几天就十五了,咱们卖了钱就买几块猪骨头,再买几根大萝卜,咱炖汤喝。”
看到小心翼翼的小包子,江又梅心里柔软得能流出水来,很为自己还没一个孩子乐观而感到羞愧。
自己上了十几年大学,拥有的一些知识和智慧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貌似都不错,没道理还比不上一个五岁小孩。只要不歧视古人的智慧,把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再勤快点,不说发大财,混个肚饱还是能做到的。
“儿子,娘很高兴你能这么乖。只是你还这么小,生计的问题是大人操心的事儿。娘的病才好,看到你这么辛苦有些急切了。这两天娘就听你的,节俭点,娘再多想想多看看,找个挣钱的法子。娘先前说的让你吃饱穿暖上学堂的话可不是吹牛,娘一定会做到的。”

第九章 手包
更新时间2014727 22:16:18字数:2553
夜空深邃而高远,众星捧着一轮明月静静挂在天上,给大地铺上一层清辉。
江又梅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望着天发呆。她想起前世有首歌的歌词有这样一句:天上的星星眨呀眨,地上的娃娃想妈妈。一个歌星在前面唱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后面跳着。
可此时她眼前的孩子一点都不天真烂漫,他正紧蹙眉毛在地上写着什么。深沉的表情与稚嫩的模样极不相衬。
这是一个被困苦生活磨历过的孩子,他没有时间和心境看天上的星星眨眼睛,他满心满眼装的都是怎样让自己和自己的娘亲活下去。
她不是他原来那个几乎痴傻的娘亲,她不忍心让他柔弱的双肩背负那么沉重的担子,不忍心他深沉练达得像个大人。她愿意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看着星星眨眼睛,坐在地上想娘亲。
江又梅无比迫切地想挖到第一桶金让这个孩子过上好日子,让这个家早些摆脱贫困。
她的运气不好,没有穿到人们都好傻好天真的架空,她穿来的这个架空人们把大自然赠予的东西摸索得淋漓尽致。
她能走的只有技术流,把自己所会专长适时地用在这里,而且还要适度,不能让人把她当异类。
她不是农大毕业,也不是出生医学世家,更不是特种兵什么的。
她大学学的是设计,一计之长是画画,但这个家连纸都没有怎么画?再说他的流派能不能得到认可还未可知。记得前世画画也是烧钱的爱好,为了专业课能过关,爷爷奶奶想办法挣钱送她去城里上艺校补课,还要到处去考试。好在自己用功刻苦,天份也还不错,到底得偿所愿考入名牌大学。
在爷爷奶奶去逝后,她不止一次后悔自己为何一定要凭自己的爱好读这个专业,如果当时能顾及自家的经济条件选个别的专业,爷爷奶奶也不会这么辛苦。从这点看自己的确是个自私又自我的人。